相信大家對濕疹并不陌生,濕疹是我們常見的一種皮膚病,但是在發生濕疹的時候又是非常的難受,那么濕疹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在發生濕疹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去治療呢?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去預防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內分泌紊亂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濕疹也是會因為內分泌的失調所引起的,因在發生內分泌失調的時候我們就會引起濕疹,會導致人體內的環境不穩定,尤其是女性月經期間的月經不調,這時人體的免疫功能相對降低,導致皮膚感染,從而出現濕疹的幾率就加大了。
蛋白質過敏
這這種情況是對于嬰兒來說的,蛋白質過敏在嬰兒身上是比較常見的,當蛋白質進入人體后,即產生相應的抗體,若有相同的抗原再次進入體內,就會產生免疫反應。但由于某些嬰兒有先天性高過敏體質遺傳因素的影響,機體對抗原的反應異常增強,于是就會產生過敏反應,從而導致濕疹的發生。
室內溫度、濕度不宜
在很多時候會因為一些的生活習慣所導致濕疹的原因,很多媽媽為寶寶不受感冒的影響,很少開窗通風換氣,造成室內比較潮濕或過熱;還有,有的家里住在過于潮濕或干燥的地方,也會造成濕疹加重。患兒在炎熱的夏季、其他季節室內溫度過高、用熱水洗澡、穿衣服過多、不注意衛生都可能會使病情加重。
過敏性因素
過敏性因素是引起濕疹的直接因素,一般是自身遺傳因素的過敏體質和外界過敏物質共同引起人體過敏反應,導致出現濕疹。
例如:對肥皂、洗衣粉、合成纖維衣物、塑料玩具等日常生活用品過敏;氣候的突然變化、大氣污染等也會誘發和加重濕疹;還有吸入塵螨、花粉等,接觸毛發等,以及食用魚、蝦、蛋等
免疫功能失衡
比如很多家里由于害怕濕疹復發或病情加重,經常擔憂寶寶對某種物質可能過敏,容易出現潔僻、飲食過分單一、限制其活動范圍等,使患兒易出現營養不良或免疫功能失衡,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降低,使嬰兒濕疹變得更加頑固難治。
某些炎癥疾病
比如患上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如慢性膽囊炎、扁桃體炎等,它指的是人體某部位的組織或器官感染炎癥后引起的一組疾病。當此類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感染人體皮膚時,便會引起皮膚炎癥反應,從而引發濕疹。
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分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滲出傾向,慢性期則浸潤、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現為慢性濕疹。皮損具有多形性、對稱性、瘙癢和易反復發作等特點。
濕疹病因復雜,治療好轉后仍易反復發作,難根治。因臨床形態和部位各有特點,故用藥因人而異。
1、內用藥物
目的在于抗炎、止癢。可用抗組胺藥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鎮靜安定藥物等,一般不宜使用糖皮質激素,因為口服副作用大,容易繼發感染。
急性期可用鈣劑、維生素C、硫代硫酸鈉等靜注或普魯卡因靜脈封閉;有繼發感染著加用抗生素。
2、外用藥物
應充分遵循外用藥物的使用原則。急性期無滲液或滲出不多者可用氧化鋅油,滲出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冷濕敷,滲出減少后用糖皮質激素霜劑。
可和油劑交替使用;亞急性期可用糖皮質激素乳劑、糊劑,為防止和控制繼發性感染,可用抗生素;慢性期可選用軟膏、涂膜劑等;頑固性局限性皮損可用糖皮質激素做皮內注射。
在西醫看來,濕疹是一種病因非常復雜與免疫有關的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只能用藥物控制。
所以如何正確運用藥物十分重要。患者應該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用藥,切不可擅自用藥,尤其是口服激素或局部激素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