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理因素
由于存在肢體的震顫或是肌肉的僵直,使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影響,所以封閉自己,不愿與外界交流,或是過分擔心自己的病而造成的情緒低落。如果及早積極治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抑郁情緒會隨著治療后癥狀的改善而減輕或是消失。
四、遺傳因素
研究發現,帕金森病在一些家族中呈聚集傾向,約l0%帕金森病患者有家族史,呈不完全外顯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帕金森病患者的家族中往往可以找到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親屬也患有帕金森病。有人研究也發現,年輕的帕金森病患者的遺傳傾向更大,14%的年輕型帕金森病患者有陽性家族史。
五、中毒因素
包括化學物質中毒、有害氣體中毒和藥物中毒。常見的化學物質有錳、汞、氰化物,合成麻醉劑(MPPP)時的副產物MPTP等;常見的有害氣體如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等;常見的藥物為利血平、吩噻嗪類、丁酰苯類、三環類等。上述物質能有選擇地破壞多巴胺遞質的合成、代謝系統及受體系統,造成相應的癥狀。
六、年齡老化
PD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均隨年齡的增高而增加。PD多在60歲以上發病,這提示衰老與發病有關。資料表明隨年齡增長,正常成年人腦內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會漸進性減少。但65歲以上老年人中PD的患病率并不高,因此,年齡老化只是PD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七、腦感染性因素
以病毒感染引起的腦炎較為多見,如流行性腦炎(乙型)、森林腦炎、單純皰疹性腦炎、慢病毒感染以及人朊蛋白病引起的皮質—紋狀體—脊髓變性病(CJD)。在這類疾病中,帕金森綜合癥既可以是急性期諸癥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急性病程的晚期或后遺癥的表現,以青年人多見。
八、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在PD發病機制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重視。自90年代后期第一個帕金森病致病基因α-突觸核蛋白的發現以來,目前至少有6個致病基因與家族性帕金森病相關。但帕金森病中僅5~10%有家族史,大部分還是散發病例。遺傳因素也只是PD發病的因素之一。
總結:以上就是關于帕金森的一些情況,相信打開也有一定的了解了,在生活中,當出現這種疾病的時候,一定要進行治療,雖然沒有很好的治療的方法,但是可以從一定的程度上來緩解這種情況,希望大家能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