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比較常見的疾病,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擾,但也有些朋友對痛風不是很了解。不知道這種疾病是什么樣的。那么,痛風的癥狀有哪些呢?痛風患者飲食有什么禁忌?接下來大家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痛風的癥狀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大多數患者在發作之前沒有什么明顯的征兆,可能有人會有些疲乏、全身不適,患者常常是深夜由于關節疼痛驚醒,之后疼痛加劇,難以忍受,關節和周圍的組織功能都受到影響。
多于數天或2周內自行緩解。首次發作多侵犯單關節,部分以上發生在第一跖趾關節,在以后的病程中,部分患者累及該部位。
其次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關節,肩、髖、脊柱和顳頜等關節少受累,可同時累及多個關節,表現為多關節炎。
部分患者可有發熱、寒戰、頭痛、心悸和惡心等全身癥狀,可伴白細胞計數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增快和C反應蛋白增高等。
間歇發作期
痛風發作持續數天至數周,之后會自行緩解。一般沒有什么明顯的后遺癥??赡軙z留局部皮膚色素沉著等。之后沒有什么癥狀,在幾個月或者是數年之后復發,大多是一年之內復發,越發越頻。
受累關節一般從下肢向上肢、從遠端小關節向大關節發展,出現指、腕和肘等關節受累,少數患者可影響到肩、髖、骶髂、胸鎖或脊柱關節,也可累及關節周圍滑囊、肌腱和腱鞘等部位,癥狀趨于不典型。少數患者無間歇期,初次發病后呈慢性關節炎表現。
慢性痛風石病變期
皮下痛風石和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是長期顯著的高尿酸血癥,大量單鈉尿酸鹽晶體沉積于皮下、關節滑膜、軟骨、骨質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結果。皮下痛風石發生的典型部位是耳郭,也常見于反復發作的關節周圍及鷹嘴、跟腱和髕骨滑囊等部位。
外觀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黃白色贅生物,皮膚表面菲薄,破潰后排出白色粉狀或糊狀物,經久不愈。皮下痛風石常與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并存。
關節內大量沉積的痛風石可造成關節骨質破壞、關節周圍組織纖維化和繼發退行性改變等。臨床表現為持續關節腫痛、壓痛、畸形及功能障礙。慢性期癥狀相對緩和,但也可有急性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