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息肉是常見的婦科病,主要是由于子宮內膜過度增生所導致的。那么有人就會問了,這個子宮內膜息肉會癌變嗎?子宮內膜息肉在臨床是如何治療的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子宮內膜息肉目前的病因還不明確,從育齡期的婦女到絕經后的女性都有可能發生。
主要認為與內分泌紊亂有關,以超聲診斷為主,子宮腔內聲學造影敏感性更高,宮腔鏡是診斷子宮內膜息肉的金標準,宮腔鏡下息肉摘除術是子宮內膜息肉首選的治療方法,但息肉易復發。
子宮內膜息肉偶有惡變,尤其是絕經后陰道流血者,息肉呈不典型增生時,應以癌前病變看待。這也就是說,子宮內膜息肉有癌變的可能性。女性朋友們一定要留意。
子宮內膜息肉病因
1.內分泌因素
因雌激素可促使子宮內膜增生而產生月經,因而子宮內膜息肉的形成與雌激素水平過高密切相關。圍絕經期及絕經后激素替代治療,經常吃一些激素類的保健品,都會使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
2.炎癥因素
長期婦科炎癥刺激、宮腔內異物(如避孕環)刺激、分娩、流產、產褥期感染、手術操作或機械刺激,都可能引起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生,且長期的炎癥刺激會使息肉越來越大。
3.其他
年齡增長、高血壓、肥胖、糖尿病、乳腺癌術后長期應用他莫昔芬等,都是子宮內膜息肉的高發因素。
子宮內膜息肉癥狀
本病可發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齡,但常見于35歲以上的婦女。單發較小的子宮內膜息肉常無臨床癥狀,常由于其他疾病切除子宮后進行大體檢查時被發現,或在診斷刮宮后得出診斷。部分患者可見月經過多及經期延長,此與子宮內膜面積增加及內膜過度增生有關。大型息肉或突入頸管的息肉,易繼發感染、壞死,而引起不規則出血及惡臭的血性分泌物。
1.子宮不規則出血
主要是月經過多及經期延長或絕經前子宮異常出血,但癥狀輕重與息肉的數量,直徑及位置無關。
2.腹痛
常于月經后半期開始,進行性加重,隨著月經干凈后逐漸消失。主要是由于子宮內膜息肉的阻礙,導致經血排出不暢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