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大便秘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則不吃瀉藥不能通便。
其他癥狀
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嚴重者有可發熱,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貧血,失水,電解質平衡推敲和營養障礙等表現。
感染因素
因本病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與細菌性痢疾非常相似,在某些病例的糞便中可培養出細菌,且部分病例應用抗生素治療有效,因而認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但多年來反復研究皆未能找到感染的微生物學依據。
精神因素
與精神障礙相關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可引發消化道運動功能亢進、平滑肌痙攣、血管收縮、組織缺血、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等病理改變,終導致腸壁炎癥及潰瘍形成。
臨床所見有些患者伴有焦慮、緊張、多疑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表現,而采用精神療法可收到一定效果。
過敏反應
食物過敏可引起結直腸炎,約2/3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其病情復發或加重與飲食不當有關。常見的食物致敏原有牛奶、檸檬、馬鈴薯、小麥等。
雖然戒除這些食品可使半數以上患者癥狀得以控制,但并非所有研究均支持上述觀點。近有研究發現,本病腸壁的肥大細胞增多,受刺激后釋放大量組織胺類物質,可導致腸壁充血、水腫、平滑肌痙攣和潰瘍形成,但腸壁的過敏反應可能是本病的一種局部表現,還未證實是本病的主要原因。
遺傳易感性
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率在種族間存在明顯差異,黑人的發病率僅為白人的1/3,猶太人比非猶太人高3~5倍,發病有家庭聚集傾向,單卵雙胎可同時患病,因而認為本病的發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進一步研究指出,一些與遺傳相關的疾病如強直性脊柱炎、牛皮癬、濕疹、乳糜瀉、多發性硬化、自身免疫性貧血、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往往伴發IBD。對于遺傳因素在潰瘍性結腸炎發生中的價值需作進一步研究。
總結: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結腸炎和結腸癌的區別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文中還介紹了結腸炎的癥狀和原因,僅供大家參考。我們在平時的生活當中要注意預防這種疾病,保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