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病人表現為典型的不完全性腸梗阻性腹痛,即疼痛為陣發性絞痛,持續數分鐘,自覺有氣體竄過疼,接著有排氣,然后疼痛突然消失,當這種癥狀出現在老年人時,應首先考慮大腸癌。
排便習慣改變
多為排便次數或糞便性狀改變,比如原來大便每天1次,近不知道什么原因每天大便3~4次,或是說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以及大便形狀發生改變,本來大便是軟的成形的,近變細了。有些人還伴有里急后重感。
貧血
一些老年患者,特別是沒有其他原因失血或沒有腸寄生蟲病的人,若是發現缺鐵性貧血,要考慮是否有腸癌的可能。
外科治療
腸癌的治療中唯一根治方法是早期切除癌腫。探查中如發現已有腸癌的癌轉移,但病變腸曲尚可游離時,原則上即應將腸癌切除,以免日后發生腸梗阻;另一方面,腸癌的癌腫常有糜爛、滲血或伴有繼發感染,切除后能使全身情況獲得改善。
化學藥物治療
腸癌根治術后,仍有約50%腸癌患者復發和轉移,主要是手術前未能發現隱匿轉移灶或術中未能將病灶完全切除。因此,這也是一種腸癌的治療方式。
腸癌的治療中的冷凍療法
是采用制冷劑液態氮,通過肛門鏡充分暴露腫瘤后,選用大小不等炮彈式冷凍頭接觸腫瘤組織,可有效地殺傷和破壞腸癌的腫瘤組織。在中晚期腸癌患者不能手術時,酌情采用,可減少病人痛苦,免于作人工肛門,配合化療能獲滿意療效。
腸癌的中醫治療
腸癌中醫辨證分為濕熱型、瘀毒型、脾腎陽虛型、肝腎陰虛型、氣血雙虧型等,但病人所反應的證候往往錯綜復雜,臨床中可將大腸癌辨證簡化為熱毒壅滯和脾虛濕聚兩大證型。
前者見大便次數增多,便血時常帶有膿血和粘液,腹部脹痛,胃納不佳,苔黃膩,脈細弱和細數。治以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方用黃連解毒、四妙丸、當歸龍薈丸、槐花散、少腹逐瘀湯等加減。
益氣健脾多用黃芪、黨參、白術、茯苓,補腎多用補骨脂、肉豆蔻、訶子肉。后者見胸悶不舒,胃納不佳,腹部脹滿作痛,大便粘液時伴膿血,臭穢異常,苔膩或白膩,脈細澀或細濡。
總結: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早期腸癌自檢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文中還介紹了腸癌的早期癥狀和一些早期的治療方法,僅供大家參考。對于癌癥我們要注意預防,及早發現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