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檢測乙肝兩對半,提示抗-HBc陽性,說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有必要使用敏感試劑復查,并且檢測HBV DNA定量。有些甚至要做肝組織活檢,才能確定有無乙型肝炎病毒的現癥感染。
人類對HBsAg的免疫反應與年齡、體重也有很大的關系。疫苗接種后是否產生抗體,與機體本身的免疫功能關系密切,所以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情況(如惡性腫瘤、糖尿病、腎透析等)、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都會降低機體對疫苗接種的抗體應答。
研究還表明,含某種基因的人,對乙肝疫苗的免疫應答較差。此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影響免疫效果,例如每天吸煙超過5支者,疫苗接種后抗-HBs應答率比不吸煙者低,嗜酒者亦然。
3、接種因素
實驗證明,接種部位以上臂三角肌優,臂部其他部位的接種效果則較差,這是因為除上臂三角肌外,其他部位的脂肪較厚,疫苗接種后一般僅在脂肪層中緩慢進入血循環,從而影響了疫苗對體內免疫細胞的刺激。
在一定范圍內,抗-HBs滴度隨疫苗接種次數的增加而提高。經大量人群實驗證明,目前使用的0、1、6個月的免疫程序效果好,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方案0、1、2個月的免疫程序效果也不錯,但好在第12個月加強一針。
防止血源傳播:不輸入未經嚴格檢驗血液和血制品,不去街頭撥牙、耳垂穿孔、紋身等。醫生、護士打針要一人一管一消毒。
防止性傳播:乙型肝炎可以通過性傳播,因此用避孕套可以在極大程度上減少感染乙肝的機會。
防止母嬰傳播:是我國乙肝主要的傳播途徑,國內十分重視,自80年代起HBsAg陽性孕婦出生的嬰兒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通過20年的努力,出生的嬰兒HBsAg攜帶者從9.8%降至0.5%。
總結:乙肝疫苗是防治乙肝的疫苗,一般情況下,打了乙肝疫苗之后,在抗體有效期內是不會患有乙肝的,但是,如果您接觸過乙肝患者,或者是抗體已經消失,那么,就很有可能會患上乙肝,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預防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