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一種極其危險的心腦血管疾病,致死致殘率極高,近年來血栓發病率越來越高,不僅老年人很多中年人也會突發腦血栓,血栓這種疾病危險無比,有沒有一些癥狀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它,從而避免病發呢?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便是關于血栓的話題包括:血栓發生前的癥狀、如何預防血栓,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血栓發生前的癥狀
1.眩暈
眩暈是腦血栓及其他腦血管疾病常見的癥狀之一,尤其是清晨起床時容易發生。
2.哈欠不斷
八成左右的腦血栓患者在發病前5-10天會出現連連打哈欠的現象。
3.走路異常
如果走路步態突然發生變化,且肢體麻木無力時,則當心是血栓的信號。
4.血壓異常
血壓突然升高至200/120mmHg或者降至80/50mmHg時,都要當心是腦血栓的先兆。
研究表明,人如果連續四小時不運動就會增加患上靜脈血栓的幾率,所以,經常運動是對抗血栓的不二法門,尤其是經常久坐或者經常站立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適當鍛煉。
造成血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血液粘稠度高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想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有效又不費力的方法就喝水,但是喝水也是要掌握時間,在正確的時間喝水,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晨起后
經過一夜的睡眠,排尿、皮膚蒸發及口鼻呼吸等使人體失去了不少水分,導致血液粘稠度增高,所以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便能充分發揮喝水的作用了,對于降低血粘度,降低血栓的風險有很好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早上這第一杯水好是溫白開水,不宜用牛奶、果汁、鹽水、冰水代替。
晨練前后
運動時由于出汗可能會導致身體缺水,血液粘稠,尤其是炎熱的夏季,即使是早上,可能稍微一活動也會出一身汗,需要我們注意的是,不只是要在鍛煉后覺得口渴了才喝水,運動前也要適當補充一些水分,可以提前預防因運動導致的身體缺水狀況。
飯后半小時
不少人有飯后喝水的習慣,但是飯后飲水也要掌握時間,好不要吃完飯之后立即飲水,這樣會稀釋唾液、胃液,使蛋白酶活性減弱,影響消化吸收,正確的做法是應該吃完飯半個小時之后再飲水,這樣既不會影響消化,又可以緩解因為吃飯引起的血液粘度增加。飯后喝水要小口小口的喝,大量飲水易導致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