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胃病患者會抱怨說:我只是吃了一頓麻辣燙,怎么就胃痛了?雖然吃了藥,癥狀好一點,但是從此之后卻要與胃病相伴。
據醫生介紹說,突然發生的胃痛,可能是急性胃黏膜炎癥引起的。同時,醫生也介紹說胃黏膜比較脆弱,容易被傷害,修復起來卻比較困,稍不注意可能就是一輩子的胃病。
慢性胃炎十分常見
有數據反饋,在胃鏡檢查中患者中,大約有80%-90%屬于慢性胃炎,并且隨著年齡增長慢性胃炎發病率增高。
導致慢性胃炎的4個原因
1.來自于急性胃炎
如文章開頭提到的,急性胃炎久治不愈,拖延或再次傷害,就會發展為伴隨一輩子的慢性胃炎。
2. 幽門螺桿菌感染
有相關的媒體稱,中國有超過一半的人口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而這種細菌是胃病的罪魁禍首,感染后會產生多種致病因子,造成胃黏膜損傷,如胃潰瘍、胃炎、泛酸、惡心、噯氣、腹脹、嘔吐等。
3.藥物或事物傷害
如烈酒、咖啡、濃茶、煙草,藥物中的阿司匹林、水楊酸等,這些都會引起胃黏膜的損傷。
4.精神因素
熬夜、精神壓力大、三餐不規律,以及氣候改變,生活環境改變等,這些也會引起胃部的神經功能紊亂,擾亂消化液分泌、胃運動。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如疾病,特殊治療方式等。
胃病,三分治療,七分調養
三分治療非常重要
胃病,千萬別以為忍忍就過去了,或認為隨便吃點藥就可以。一定要經過正規的胃鏡檢查,明確病情后,再服藥。是胃潰瘍還是慢性胃炎,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還是藥物刺激等,只有檢查才能知道結果。
檢查的結果不同,用藥也不同。
胃酸多,則需要服用中和胃酸的藥物;腹脹,胃動力不足,則需要促消化藥物;幽門螺桿菌感染,除了吃針對性藥物之外,還需要減輕胃部炎癥,緩解不適。
七分調養要堅持
胃黏膜雖然是一個可以再生的組織,但是需要時間與條件,這也是為什么說要“七分養”而非三分養。
首先,胃黏膜修復期間要減輕傷害,戒煙、戒酒、慎用傷胃藥。
其次,改變生活習慣,避免熬夜、三餐不定、狼吞虎咽,注意衛生,因為幽門螺桿菌大多通過不干凈的飲食感染的。
后,注意食物營養。
胃黏膜的修復,需要營養類支持,否則胃黏膜細胞的產量也會下降。日常飲食要營養均衡,多吃富含維生素、優質蛋白的食物。
但是!
喝粥并不是好的養胃方法,粥并不能為胃黏膜修復提供太多營養,甚至對胃食管反流患者是一種傷害。
胃不疼≠胃病好了
覺得胃不疼了,又開始胡吃海喝,結果是胃病日益加重,這也是大多數患者常犯的錯誤。
胃黏膜破損或發炎的地方,可能是暫時愈合了,但是胃黏膜的功能,如消化功能,分泌胃液功能、對抗病菌功能等,可能還沒恢復,辛辣、煙酒、三餐不定等刺激,便會胃病復發。
所以,養胃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飲食、生活習慣、衛生條件的支持。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生堂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