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引起廣泛的關注,對于自閉癥的認識其實并沒有那么詳細,因為自閉癥是先天還是后天的我們就沒有辦法確定,所以對待自閉癥需要格外的用心,因為可能我們無意中的一個動作就會傷害到孩子。那么自閉癥怎么治療呢?
自閉癥發病的影響因素很多,今年來尤其是兒童的發病率很大,其實主要的因素應該是家長不夠重視的原因,所以后天的環境也是不可避免的病因之一。
自閉癥是先天還是后天
第一
兒童孤獨癥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起病于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但是有些能力卻異于常人。
第二
與多種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功能失調有關。研究發現孤獨癥患者的單胺系統,如5-羥色胺和兒茶酚胺發育不成熟,松果體-丘腦下部-垂體-腎上腺軸異常,導致5-HT,內啡肽增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減少。導致機體不正常。
第三
雖然醫學界現在對于自閉癥是先天形成的還是后天形成的還未有明確的定論。不過其實一般自閉癥都是先天形成,然后后天環境觸發。是帶有遺傳易感性的個體在特定環境因素作用下發生的疾病。
探因:先天因素加后天家長不重視
“自閉癥的發病原因目前還不是很明確。”這種病應該跟遺傳有關,懷孕期間的感染、孕婦生產時候的胎兒腦損傷等生物學因素也有一定關系。
“從目前情況看,后天家庭環境因素也有一定關系,家長的不重視延誤佳治療時機。”李英輝稱,現在的養育方式是環境因素中的一部分。患兒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過分關注孩子的智力和認知的發展,跟孩子的互動交流少。
分辨:內向、不愛說話不是自閉癥
有些孩子在家挺活潑,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有說有笑。可一碰到外人,便常常沉默,置之不理。有些家長就擔心了,覺得這是不是“自閉癥”的表現?
兒童心理醫生表示:孩子形成這種習慣的原因,與父母、老師的教育有關。不少孩子從懂事開始,父母和老師就反復向他灌輸:“如果有生人要帶你走、給你東西吃或跟你說話,不要理他。
”這樣一些安全教育的結果是,這些“教誨”成了孩子們心中的“處世原則”,在生人面前,他們會本能地失去安全感,也有些孩子只是性格上內向孤獨而已。這與自閉癥有本質區別,自閉癥多是與生俱來的,與人存在嚴重的交流障礙,發病于兩歲半以內,患兒僅不與人進行交流,不管是父母還是生人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