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腸減壓
病人一旦診斷明確后,應即進行胃腸減壓,以減輕腹脹。對老年病人還可以預防誤吸的發生。胃管保持在胃內,可吸出由腸管逆流到胃內的液體與氣體,從而減少腸管膨脹的程度,有利于手術探查。
對于單純性粘連性腸梗阻,僅用胃腸減壓與靜脈輸液,有時可以解除梗阻,避免再次手術。應用胃腸減壓12h后,重復進行X線檢查,若小腸充氣減少,結腸充氣時,則證明腸梗阻有所緩解。
2.水與電解質的補充
根據腸梗阻的部位,梗阻的時間長短,以及化驗檢查的結果來進行水與電解質的補充。由于嘔吐與胃腸減壓所丟失的液體,與細胞外液相似,因此補充的液體以等滲液為主。
對嚴重脫水的病人,術前進行血容量的補充尤其重要,否則在麻醉情況下可引起血壓下降。絞窄性腸梗阻,除補充等滲液體外,血漿及全血的補充尤為重要,特別是在血壓及脈率已發生改變時。
3.抗生素的應用
單純性腸梗阻無須應用抗生素。對絞窄性腸梗阻則須使用,可減少細菌繁殖,尤其當腸管發生壞死而引起腹膜炎時,更應使用。
4.非手術治療除前述各項治療外尚可加用下列措施
油類,可用石蠟油、生豆油或菜油200~300ml分次口服或由胃腸減壓管注入。適用于病情較重,體質較弱者。
麻痹性腸梗阻如無外科情況可用新斯的明注射、腹部芒硝熱敷等治療。
針刺足三里、中脘、天樞、內關、合谷、內庭等穴位可作為輔助治療。
?、倌c內異物:腸石、寄生蟲、大的膽石及糞塊堵塞或嵌頓。
②腸道內息肉、新生物、良惡性腫瘤或淋巴瘤堵塞。
?、勰c套疊。
?、苣c先天性異常:包括先天性腸道內閉鎖、腸道有先天性的纖維幕或蹼形成、梅克爾憩室狹窄等。腸先天性異常一般較少見。
?、菽c道或腹膜炎癥性病變:如腸結核、克羅恩病、結核性腹膜炎、放射性腸炎及NSAIDs等藥物導致的腸道炎性潰瘍所致的狹窄等。
⑥腸粘連:常因腹腔或盆腔手術后,或腹腔內慢性炎癥性病變(如結核性腹膜炎、克羅恩病等)所致。手術后發生腸粘連以小腸粘連者為多。
⑦疝:如腹股溝斜疝、腹內疝,包括網膜囊內疝、股疝等發生嵌頓。
⑧腸扭轉:扭轉多見于腸系膜腫瘤或其基底部狹窄等原因所致。
⑨腸管外腫瘤等壓迫:如腹腔內、網膜、腸系膜的巨大腫瘤,腹膜后巨大腫瘤,胰腺假性囊腫等均可使腸管受壓,嚴重者發生腸梗阻。近年來腸管外壓迫所致的腸梗阻有增多的趨勢。
結語:看了小編上文對腸梗阻的詳細的介紹,您應該已經知道有哪些人更容易患上腸梗阻了吧,對于腸梗阻的治療,我們是可以采納的,給自己的腸道減壓,不要吃太過刺激的食物,多喝一點溫水,也可以通過按摩穴位的反方式來治療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