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皮膚病
如濕疹、剝脫性皮炎、天皰瘡、銀屑病等可見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輕中度增高
(4).血液病
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細胞肉芽腫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有幼稚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5).某些惡性腫瘤
某些上皮系腫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6).某些傳染病
急性傳染病時,嗜酸性粒細胞大多減少,但猩紅熱時可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7).其他
風濕性疾病、腦腺垂體功能減低癥、過敏性間質性腎炎等也常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
常見于傷寒、副傷寒初期,大手術、燒傷等應激狀態,或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后,其臨床意義甚小。
特發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綜合征的診斷標準
1、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1.5×109/L,并持續6個月以上,或出現臨床癥狀后,于6個月內死亡。
臨床癥狀無特異性,可表現為發熱、皮疹、乏力、咳嗽、氣短、肌肉酸痛,或腹瀉等。體格檢查可發現皮疹、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肺內啰音、腹部壓痛或神經系統異常等。
2、未發現導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原因。
3、有器官受累的癥狀或體征,如肺內陰影、心臟超聲異常等。
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的其他應用
① 觀察急性傳染病的預后
腎上腺皮質有促進體抗感染的能力,因此當急性感染(如傷寒)時,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嗜酸性粒細胞不減少,恢復期嗜酸性粒細胞又逐漸增多。若臨床癥狀嚴重,而嗜酸性粒細胞不減少,說明腎上腺皮質功能衰竭;如嗜酸性粒細胞持續下降,甚至完全消失,說明病情嚴懲反之,嗜酸性粒細胞重新出現,甚至暫時增多,則為恢復的表現。
② 觀察手術和燒傷病人的預后
手術后4小時嗜酸性細胞顯著減少,24小時~48小時后逐漸增多,增多速度與病情變化基本一致。大面積燒傷病人,數小時后嗜酸性粒細胞完全消失,且持續時間較長,若大手術或大面積燒傷后,病人嗜酸性粒細胞不下降或下降很少,均表明預后不良。
③ 測定腎上腺皮同功能
ACTH可使腎上腺皮質產生腎上腺皮質激素,造成嗜酸性粒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后,隨即肌注或靜脈滴注ACTH 25mg,直接刺激腎上腺皮質,或注射0.1%腎上腺素0.5ml,刺激垂體前葉分泌ACTH,間接刺激腎上腺皮質。肌注后4小時或靜脈滴注開始后8小時,再用嗜酸性粒細胞計數。這個試驗具體結果判讀,這里就不說了。
結語:人身體的細胞有成千上萬個,多一個少一個也是看不出來的,但是當一個細胞的數值發生大量變化的話,一定是身體出現了問題導致的,就比如說嗜酸性粒細胞,數值降低的話,就會導致急性心肌梗塞等疾病,所以了解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