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性藥疹是一種非常令人討厭的皮膚疾病。我們只有了解固定性藥疹的早期癥狀,這樣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那么固定性藥疹的日常護理應該注意什么呢?讓我們來了解下吧!
固定性藥疹
各種藥物通過各種不同途徑進入體內而引起皮膚黏膜反應,稱為藥物疹(drug eruption)或藥物性皮炎。藥物不僅通過內服和注射,而且可通過栓塞、含片、吸人、灌腸、漱口及外用(包括滴眼、滴鼻)等途徑進入體內而引起藥疹。 大多數藥物都具有引起藥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藥物,但以抗原性較強者引起的多。多為磺胺類,保泰松,消炎痛,苯妥英鈉,巴比妥等。此外,對患有先天過敏性疾病的機體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發生藥疹的危險性比較大。
固定性藥疹的定義
用于預防、診斷、治療的藥物,無論通過任何途徑進入機體后,引起的皮膚和(或)粘膜損害的不良反應,具有起病急,皮損為孤立性或數個境界清楚的圓或橢圓形水腫性紅斑的特點,謂之固定性紅斑型藥疹。為皮膚科急診中常見的病種。
固定性藥疹的特點
固定性藥疹形狀特殊,較易識別。其特點是先有局部瘙癢,繼而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紅斑,顏色為鮮紅或紫紅色,具水腫性,發作愈頻色素愈深,愈后可見遺留色素沉著。此皮疹與其他疹狀明顯的區別在于,每次服同樣藥物后常在同一部位發生。一般地說,固定性藥疹好發于外生殖器、口唇和手背等處。此藥疹有一定的潛伏期,一般在第一次用藥后4~20日內發生,如重復用藥,機體處于致敏狀態,則會在24小時內發生,而敏感者則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即可發生。
固定性藥疹的誘因
引起固定性藥疹的藥物,據有關研究統計認為主要是磺胺類藥,如長效磺胺、磺胺胍、SMZ等;其次是解熱鎮痛藥,如安乃近,阿司匹林,速效感冒膠囊等;再有是安眠鎮靜藥,如魯米那、速可眠等,并以巴比妥類為多見。有些復方藥物含有上述3種藥物成分,也可發生本型藥疹,如某些復方感冒藥常含阿司匹林可誘發此病。
固定性藥疹的早期癥狀
固定性紅斑型藥疹 或稱固定性藥疹,屬輕型藥疹,較常見。
1.引發藥物 常為磺胺類,解熱止痛類,催眠鎮靜類,四環素,酚酞等。
2.臨床表現 起病急,皮損為孤立性或數個境界清楚的圓或橢圓形水腫性紅斑,一般不對稱,1~4cm直徑大小,重者紅斑上可出現大皰。有癢感而一般無全身性癥狀。皮損可發生在皮膚任何部位。位于唇、口周、龜頭、肛門等皮膚粘膜交界部位者,常易出現糜爛或繼發感染而引起疼痛,此時,患者常來急診。皮損歷1周不退,留有灰黑色色素沉著斑,經久不退。再服該藥時,于數分鐘或數小時內在原處發癢,繼而出現同樣損害并向周圍擴大,致使表現為中央色素加深而邊緣潮紅的損害。復發時,其他部位可出現新皮損。
固定性藥疹的日常護理
1、按皮膚科一般常規護理。
2、給高旦白、高維生素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3、加強五官及粘膜的護理,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4、對致敏藥物應有顯著標志,杜絕再次發生過敏。
5、保持被服及病衣清潔、干燥、平整。
6、嚴格無菌操作,對大皰皮損可在低位刺破引流或用空針吸出皰液,注意保護創面,有感染的表皮應予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