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身體出現突發情況是非常普遍的,因為您不知道自己身體里面潛在的疾病是什么,那您知道突然出現吐血是什么病嗎?你您知道吐血的并發癥狀有哪些嗎?今天小編就為您介紹一下有關出現吐血該怎么辦的知識,感興趣的您趕快來學習一下吧。
吐血是什么病
吐血可以是上消化道出血,也可以是支氣管擴張的咯血。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主要有4種,常見為胃十二指腸潰瘍,約有50%以上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是由胃十二指腸潰瘍所引起。
肝硬化導致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約占25%。大量喝酒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激素(如強的松)或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等)易引起胃十二指腸粘膜糜爛,誘發胃十二指腸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
另外,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疾病。對于有上消化道出血且年齡偏大的中老年人,特別是伴有慢性貧血的胃病患者應警惕胃癌的可能性。
一般說來,青年人的上消化道出血多為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中老年人除了胃十二指腸潰瘍外,還應考慮胃癌因素。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主要癥狀為吐血和解黑便。出血量多、急,可表現為吐血;出血量少、慢,則以解黑便為主。有吐血的病人在嘔血之后的數天之內解黑便。
吐血的顏色可由出血量、出血的速度和在胃內停留的時間不同而表現為咖啡色、暗紅色或鮮紅色。吐血之前往往有惡心和上腹部(俗稱心窩)不適感。吐血較多,且伴有較重的休克癥狀,如頭暈、心慌、煩渴、出冷汗、暈厥,屬上消化道大出血,病情較危重。
對于反復發作胃十二指腸潰瘍或有并發出血者,除了根治胃幽門螺桿菌外,維持治療是防止復發的一項重要治療措施。
這種維持治療以H2受體拮抗劑(如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為主,目前比較多采用標準劑量的半量于睡前頓服。維持治療時間長短應根據病情決定,短者3-6個月,長者1、2年,或者更長時間。
咯血是指喉頭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經口腔咯出。咯血一般伴有咳嗽動作。痰中帶血或大口咯血都叫咯血。大咯血病人有時可因血塊堵塞氣管而引起窒息。
咯血時先喉頭發癢,自覺有腥味,之后血隨咳嗽而出,常與痰液混合,顏色是粉紅色或鮮紅色,有時帶泡沫。小量出血與咳嗽咳痰同時出現,即痰中帶血。
而大咯血多發生在支氣管壁血管破裂時有大量鮮紅色血突然咯出,多可達200~300毫升,病人恐懼甚至昏倒。咯血和嘔血都是從口腔吐出來,有時容易混淆,但二者的處理方法不完全一致,應加以鑒別。
(1) 安靜休息,不要恐慌,頭偏向一側或取半臥位,及時清理病人口鼻腔的血塊,保持呼吸道通暢。大咯血時頭低足高以順位引出血液,以防咯出的血吸入氣管造成窒息。痰中帶血可口服止咳藥和鎮靜藥,減輕胸部震動而止血。
(2) 病人胸部可放置冷水袋壓迫止血。
(3) 適當應用止血藥,如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K3、云南白藥、三七粉等。
吐血怎么回事
1、急性胃腸炎引起的吐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嘔血與黑便,其中主要根據血便之性狀來判斷黑便者往往是上消化道出血,因一般情況下;
上消化道出血時,血中血紅蛋白的鐵與腸內硫化物結合成為硫化鐵,大便呈柏油樣黑色但如出血量大,腸蠕動過快,則出現暗紅色甚至鮮紅色的血便。洗胃后胃抽取液帶有鮮血時則為胃以上消化道出血,但應排除因胃管對黏膜的操作性損傷。
2、胃及十二指腸疾病引起的吐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嘔血與黑便,其中主要根據血便之性狀來判斷黑便者往往是上消化道出血,因一般情況下,上消化道出血時,血中血紅蛋白的鐵與腸內硫化物結合成為硫化鐵;
便呈柏油樣黑色但如出血量大,腸蠕動過快,則出現暗紅色甚至鮮紅色的血便。洗胃后胃抽取液帶有鮮血時則為胃以上消化道出血,但應排除因胃管對黏膜的操作性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