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診斷
一、位于真皮內
1.部液樣囊腫
多發生于40-50歲女性皮損好發于遠端指關節背側面,多單發。大小約3-15m呈半透明、光滑:柔軟,為皮膚色囊腫腔為我液,其中散在有星狀纖維母細胞。
2.粟丘疹
多見于女性任何年齡原發性者原因不明;繼發性者多發生于大疤性表皮松解癥,先天性外胚葉缺損,遲發性皮膚咔琳癥皮膚磨削術后。原發性皮損好發于眼瞼、顴部;繼發性者好發于耳廓手背、前臂。大小為粟粒大質硬,挑破見白色皮脂樣物。
3.毛根鞘囊腫
過去叫皮脂腺囊腫中年女性多見,好發于頭部,與表皮囊腫不易區別后者常見于面、頸息干。本病囊壁為鱗狀上皮組成,與毛囊峽部細胞相似。腔的內容為嗜伊紅物質。
4.多發性脂囊瘤
可發生于各種年齡男女均可見。皮損好發于前胸中下部、及陰囊可單發或多發,呈正常皮色或黃色,直徑數毫米至 1-2 cm質軟,小者略硬。腔內容為油樣或奶酪狀。
5.表皮囊腫
較常見好發生于青年,兒童,老年少見直徑在0.5-5cm,正常皮色,圓形有彈性,質略硬。囊壁為正常皮膚囊腔內充滿角質。可單發或多發,常發生于頭皮面部、頸及軀干。
6.支氣管源性與甲狀腺舌骨導管囊腫
為先天發育異常多見于胸骨切跡上方頸前或腳。生后不久發生、多單發損害較小,常伴有瘦管。二者表現相似其囊壁均為假復層柱狀上皮組成,可見上皮細胞纖毛突人囊腔。
7.陰莖中線囊腫
為先天發育異常多見于青年人和兒童。皮損位于陰莖腹側,尤其是龜頭中線直徑約數毫米。囊壁為假復層上皮,有些上皮細胞漿呈透明。
8.發疹性衰毛囊腫
多見于兒童及青年為毛囊性小的囊腫,大小為1-2mm。表面可有癡皮及臍窩常見于胸部、也可見于四肢相干、背部囊壁為鱗狀上皮,囊腔為板層狀角質及合毛。囊壁凹陷形成毛囊樣結構。
二、位于皮下組織
皮樣囊腫:生后即有多單發。皮損常位于眼周、面部腹背中線,體表各處均可發生。直徑不超過2 cm囊壁由復層鱗狀上皮組成,但與表皮囊腫不同。其囊腔內含有各種表皮附屬器如毛發,含毛發的毛囊突人腔內。
目前,對囊腫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三種:
一、是傳統的開刀切囊腫的方法,也就是對囊腫開窗引流治療或剝離治療。這種方法,切口長,流血多、創傷重、花費多,而且易復發。
二、是腹腔鏡下切囊腫,雖然只是打個孔,創傷也比開刀小得多,但還是要住院,費用也不算少。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三、這種辦法是以針代刀,神奇而不是神話。這門技術用途比較廣泛,如超聲介入技術在遺傳學領域的運用、可以在B超直視下取宮內胎兒臍帶血、取羊水、取胚胎絨毛標本。大家知道胎兒臍帶口徑很小只有6—8mm,在超聲引導下可以刺中,對幾厘米和十幾厘米大小的囊腫,可以使穿刺命中成功率達100%。自從這門技術問世后,許多患多囊肝、多囊腎等容易復發的遺傳性囊腫疾病患者,都躲避了開刀剖腹之苦。
結語:其實囊腫是疾病中常見的一種形式,但是大家平時也要多多了解這些疾病常識哦,只有及早的發現,及時的治療,才能夠擺脫疾病哦!希望上述介紹的這些囊腫的治療方法,能夠幫助廣大的患者早日康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