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腫瘤
各種惡性腫瘤患者約0.5%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尤其是轉移至漿膜及骨者,分泌黏液上皮細胞來源者及有中心壞死灶的腫瘤。類癌亦可使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8.風濕性疾病
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皮肌炎、血管炎、結節性多動脈炎、舍格倫綜合征等可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常反映疾病的活動度 類風濕關節炎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者除有嚴重關節畸形外,易發生關節外病變如血管炎 胸膜炎、皮下結節,血中補體減低、類風濕因子滴度顯著增高。嗜酸性筋膜炎亦常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9.內分泌疾病
單一性腺垂體功能不全、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可見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10.嗜酸性粒細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腫
多發生于青 壯年 男多于女。累及淺表淋巴結,表現為一組或多組或全身淋巴結腫大 亦可累及皮膚、腮腺、乳腺、肌肉等形成腫塊,無骨骼病變。發病緩慢,病程長。皮膚瘙癢,色素沉著,可有丘疹狀角化增生。白細胞數正常或增多,分類:嗜酸性粒細胞常占10%以上,可高達77% 對放射敏感,皮質激素治療亦有效 個別患者可轉化為霍奇金病 嗜酸粒細胞增多癥需與朗漢斯細胞肉芽腫病(Langerhans cell granulomatosis)相鑒別,后者一般發生于小兒及青少年 多累及軟組織及骨骼,病變局限顯示有泡沫樣組織細胞增生伴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而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細胞一般不增多。
11.家族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良性,同一家族中有多例。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終身存在,但健康狀況良好,不需治療。有報告合并再生障礙性貧血者 有的尚有血小板減少和橈骨缺如 也有家族性組織細胞增多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12.免疫缺陷綜合癥
Wiskott-Aldrich綜合癥、高IgE血癥、IgA缺乏癥、Nezelof綜合癥、Wiss型及性聯合免疫缺陷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嗜酸性粒細胞可增多。
13.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綜合癥(esinophilia)
為一組可急性、慢性、良性或惡性,累及一個或多個臟器,癥狀、體征有重疊的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疾病的統稱。指特發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綜合征而言。
14.其他
放射線照射,炎癥性腸病、嗜酸性粒細胞性膀胱炎、嗜酸性粒細胞性膽囊炎、嗜酸性粒細胞性腦膜炎、特發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綜合癥等。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的治療方法
嗜酸粒細胞增多癥應以治療原發病為主,若由寄生蟲過敏引起,只要去除病因,不需特殊治療,預后就很好,若患者有臟器受損,則不管嗜酸粒細胞增多的程度,均應給予降低嗜酸粒細胞計數或阻斷嗜酸粒細胞效應的治療。
此外,還要根據病情做出相應支持,對癥處理。若由惡性腫瘤引起或是嗜酸粒細胞白血病,則預后差。
結語:對于我們人體來說,如果不好好呵護自己的身體健康,那么就會引起各種不適。所以一定要好好的注意保養。平時多注意養生。對于構成我們身體的元素——細胞,如果一旦細胞出現問題就會引發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