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于血小板都比較陌生,血小板是我們血液中的一種細胞。血小板的作用非常巨大,一旦偏離血小板的正常值,那么我們的身體機能就會出現問題。究竟導致血小板分布寬度偏高的原因是什么呢?
血小板分布寬度偏高
血小板分布寬度主要反映了循環血液中血小板容積的變異系數,實際上是對血小板體積、形態的一種反應。這個檢查指標偏高主要反映了您體內的血小板的體積變異程度比較大,大小不均一,個體間差異懸殊。主要見于,巨幼紅細胞貧血、粒細胞白血病、血栓性疾病等。建議您帶著檢查的血常規結果找血液科醫生指導診療。
血小板正常值
人體一般血小板的正常值的范圍是每毫升10到30萬,或者是每升血液100到300乘以10的9次方,一般稱為100到300。
其實,這只是參考值,人的血小板計數波動還是有的,100以下問題也不大,低于50就要小心了,低于20就要治療了。
高于400也沒有問題,高過500就要查明問題。
血小板的作用有很多,比如說防止出血、修復血管。太高的話,血的流動性差等,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作用,沒有它是不能正常運轉的。
血小板的作用
1、收縮血管,有助于暫時止血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是通過其釋放的血管收縮物質、血小板粘聚成團堵塞損傷的血管和促進凝血實現的。
巨大血小板小板能釋放5-羥色胺,兒茶酚按等血管收縮素,使受損傷血管不同程度地緊閉,同時管內血流量減少,防止血液流失。
2、形成止血栓,堵塞血管破裂口
血小板容易粘附和沉積在受損血管所暴露出來的膠原纖維上, 聚集成團,形成止血栓;血栓直接堵塞在血管裂口處,除了起栓堵作用外,還可維護血管壁的完整性。
3、血小板的凝血作用
釋放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質,在血管破裂處加速形成凝血塊。血小板3因子提供磷脂表面吸附大部分凝血因子,增加凝血反應速度。
受到損傷的血管或組織處于產生一些因子,啟動內源性和外源性血凝系統,在血小板所釋放的不同因子的綜合作用下,數分鐘內完成了一系列酶促生化連鎖反應,終導致血漿內可溶性的纖維蛋白原轉變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
纖維蛋白原分子量約34萬,電鏡下觀察數條肽鏈形成螺旋盤曲的四級結構,整體上看呈團狀。纖維蛋白則是細長絲狀,并相互交織成網,因而把血細胞網羅起來,形成凍膠狀的血凝塊。
4、釋放抗纖溶因子, 抑制纖溶系統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