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春夏交接之間,很多人因為增減衣服不及時,所以引起持續低燒。導致低燒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根本的還是冷熱不協調。那么持續低燒怎么辦呢?發燒怎么護理效果比較好呢?
持續低燒怎么辦
1)熱是疾病的信號,安靜是首要之道
發燒源于體溫調節失去平衡。常見的情況是由于細菌或病毒入侵造成,如感冒或流行性感冒、扁桃腺發炎、腎盂炎、腎臟炎等而并發的。醫生必須觀察病人的發燒程度、變化情形及有無發寒、頭痛等其他癥狀,來論斷它是單純的感冒或其他潛伏的疾病。
在家護理方面,保持安靜是重要的。發燒時體力消耗極大,因此必須使身體保持暖和、流汗,燒才會退。此時,水分流失較多,必須補足水分,并補充失去的營養。食用以能保溫、易于消化有營養價值高的食品較為理想。
退燒藥主要作用是刺激中樞神經,迫使發汗。原則上,要在了解病因后,經醫生指導,才能服用。情況惡化,高燒不退時,須盡早就醫,接受治療。
2)發燒的護理
1.流汗可將熱釋放到體外,但體內的水分也會流失,水分不足,就很難退燒。因此補足足夠的水分是十分重要的。可多喝粗茶、涼開水和果汁等。
2.由于容易消耗體力,因此營養的補充很重要。生病時腸胃消化較差,須吃些易消化的東西。可加些米湯、清湯或牛奶等較易入口的食物,并補充魚、肉、蛋等蛋白質豐富的食品。水果及維生素也有助于補充體力。 3.發燒且全身發燒時,可睡冰枕及溫水拭浴幫助解熱。不過,要注意頸、肩不可著涼。
4.流汗后要勤換衣服,更衣時要小心不要讓身體著涼,屋里保持溫暖。用熱水沾濕毛巾擦拭身體,再以干毛巾擦干身體,換干凈的內衣及睡衣。
5.便秘時,更易高燒,要特別注意,無法排便時,可按順時鐘方向按摩腹部。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發顫哆嗦是發燒的先兆。此時,好不要讓病人出汗,須保持暖和,安靜休養。看其是否有發燒以外的癥狀,如臉色或皮膚無異狀,有沒有不停嘔吐或腹痛、頭痛等。此外,還要注意烘便、尿是否正常。若有上述兩種以上的癥狀,就要醫院就診。
持續低燒的原因
1、結核性低熱表現為低熱、血沉快,有時胸部X線檢查可陰性,但還不能除外結核的可能,可做結核菌素試驗、或聚合酶鏈反應(PCR)等,以除外結核感染。
2、有無慢性病灶感染存在如鼻竇炎、扁桃腺、齒齦、中耳、膽道等慢性感染。
3、做一下肝功能+乙肝抗原、肝膽B超檢查,除外無明顯癥狀的肝炎及肝膽疾患。
4、查尿常規、除外隱性泌尿系感染。
5、鏈球菌感染后狀態:在患呼吸道感染后,可出現持續性低熱,驗血時,抗“O”滴度增高,血沉加快,用青霉素和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癥狀迅速緩解,這種現象的低熱稱為鏈球菌感染后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