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胃部的健康關系著人體的健康,胃是幫助我們消化的器官,但是有些人經常會出現胃出血的情況,你們知道胃出血是怎么回事嗎?胃出血怎么檢查呢,首先我們要了解胃出血的原因有哪些呢,今天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對于患者來說是十分危險的,因為這是一種很嚴重的胃部疾病,胃出血時一般來說,只要無嘔血,都可以進食。但是,嘔血的病人一定要禁食,以防進食嘔吐或嘔血造成窒息。通常在停止嘔血12小時后,不管是否還有黑便均可考慮恢復進食。如又有嘔血,則再次禁食。
在引發胃出血的疾病中,40%以上的胃出血是由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導致。患了胃潰瘍之后,血管將破未破時,如進食烈酒或劣酒,導致胃中的血管擴狀充血,以致血管破裂,血水經由口鼻噴出;
不良的生活習慣:三餐不定時定量,暴飲暴食;經常飲用啤酒、可樂、濃茶等刺激性食物或是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經常熬夜,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等原因皆可使胃潰瘍患者發生胃出血的癥狀;
情緒因素:此類患者多患有胃潰瘍等原發性疾病,當神經上受重大刺激時,血脈賁張,原先將破而未破的血管就有充血現象,導致破裂,胸頭悶悶一嘔,稍一轉動,便有大量鮮血吐出來;
急性出血性胃炎導致的胃出血,此類胃出血患者大部分經過正規治療后都能得到有效救治。
胃出血這個名詞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但一旦出現,卻讓人非常恐懼。下面,我們來看看引起胃出血的原因,從源頭入手。
引起胃出血的病因很多,但以胃、十二指腸潰瘍和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引起的出血為常見。
1、胃、十二指腸疾病: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粘膜糜爛、應激性潰瘍、慢性胃炎、胃癌、胃息肉、胃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瘤、胃粘膜脫垂、手術后吻合口潰瘍、套疊、胃肉芽腫病變、十二指腸憩室。
2、食管疾病: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食管責門粘膜撕裂綜合征、食管裂孔疝、食管炎、食管潰瘍、食管癌、食管良性腫瘤、食管憩室。
3、血管病變:主動脈瘤、脾動脈瘤、胃壁內小動脈瘤、血管瘤、胃粘膜下動靜脈畸形、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
4、肝膽胰疾病:肝硬化伴門脈高壓癥、肝癌伴門脈高壓癥、門靜脈血栓形成、門靜脈阻塞綜合征、膽道出血、壺腹癌、胰腺癌侵犯十二指腸、急性胰腺炎。
5、全身性疾病和其他: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肺原性心臟病、肺氣腫合并感染、凝血機制障礙、白血病、紫癜、血友病、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淋巴瘤、尿毒癥、淀粉樣變性、結節病。
從上面可以看出,有很多病癥都可以引起胃出血。但不要害怕,打敗胃出血,從了解它的起因開始。希望上文對您了解胃出血有所幫助。
胃出血的癥狀對于胃出血,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會有出血的癥狀,但其他癥狀呢?你們知道嗎?
胃出血癥狀多以嘔血和便血為主。患者嘔血前有惡心感,便血前有便意感,便后雙眼發黑、心慌,甚至暈厥,面色蒼白、口渴、脈快無力,血壓下降等。
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表現取決于出血病變的性質、部位、失血量與速度,與患者的年齡,腎功能等全身情況有聯系。
嘔血和黑便:凡出血后因血液刺激引起惡心嘔吐的,便可有嘔血表現。若出血后立即嘔出,血液呈鮮紅色;若血液在胃內停留一段時間,經胃酸作用后再嘔出,則呈咖啡渣樣的棕褐色。血液除吐出外,更多的是從腸道排出。由于血紅蛋白經腸內硫化物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鐵,所以,排出的血液一般都是柏油樣黑便。只有當出血量大,血液在腸道內通過很快時,排出的血液才呈暗紅色,或偶爾呈鮮紅色。一般而言,當出血量大時,有黑便又有嘔血;當出血量小時,常常僅有黑便。如果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腸,嘔血較少見。
出血引起的全身癥狀:若出血速度慢,量又少,一般無明顯全身癥狀,僅在長時間出血后出現貧血。若出血量多又快,則可出現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蒼白,甚至血壓下降等急性失血表現。
原發疾病的癥狀:胃出血常見的病因是潰瘍病、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食管癌或十二指腸癌、急性胃粘膜損傷出血等。若為潰瘍病出血,則出血前常有上腹疼痛史;若為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則有肝硬化病史及肝硬化的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