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腸子的疾病恐怕是大家為擔心的了,因為它不像感冒發燒能夠讓人有所準備。很多人會有腸痙攣的現象,卻不知道腸梗阻到底是什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通過文章看看腸梗阻的癥狀有哪些,腸梗阻的飲食要注意什么。
腸梗阻的原因根據材料腸梗阻以粘連、腫瘤、炎癥及扭轉為常見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大家不易分辨腸梗阻的癥狀,那腸梗阻的癥狀有哪些?急性腸梗阻主要有以下4個主要癥狀。
1.癥狀急性腸梗阻有4個主要癥狀
(1)腹痛
為陣發性絞痛。空腸或上段回腸梗阻,每3~5分鐘發作1次,回腸末端或大腸梗阻,每6~9分鐘發作1次,發作間歇期疼痛緩解,絞痛期間伴有腸鳴音亢進。腸鳴音呈高調。有時可聞氣過水聲。
麻痹性腸梗阻可以無腹痛,高位小腸梗阻絞痛可以不嚴重,中段或低位腸梗阻則呈典型劇烈的絞痛,位于臍周或定位不確切。每次絞痛可持續數秒到數分鐘。如果陣發性絞痛轉為持續性腹痛,則應考慮已發展為絞窄性腸梗阻了。
(2)嘔吐
梗阻以后,腸管的逆蠕動使病人發生嘔吐。嘔吐物開始為胃內容物,以后為腸內容物。高位小腸梗阻絞痛不重,但嘔吐頻繁。中段或遠端小腸梗阻,嘔吐出現較晚,低位小腸梗阻嘔吐物有時呈“糞便樣”(feculentvomitting)是由于腸內容物的滯留、細菌的過度生長,分解腸內容物所致。
(3)腹脹
多發生在晚期,高位小腸梗阻不如低位者明顯,結腸梗阻因回盲瓣存在,很少發生反流,梗阻常為閉襻性,故腹脹明顯。絞窄性腸梗阻時,腹部呈不對稱性膨脹,可以摸到膨大的腸襻。
(4)排氣與排便停止
腸梗阻病人,一般都停止由肛門排便與排氣。但是腸系膜血管栓塞與腸套疊可以排出稀便或血性黏液。結腸腫瘤、憩室或膽石梗阻的病人也常常有黑色大便。
腸梗阻的治療方法
腸梗阻是外科一種疾病,各種急腹癥中要數腸梗阻發病率高。在南方比較常見,可以說與生活習慣有一定的關系。
因為南方人比較喜歡吃年糕等不宜消化的食物,雖然發病原因不能明確,但是日常生活中還是應該注意,那么應該如何治療呢。
步驟/方法
腸梗阻這種疾病的發病癥狀一般與其他急腹癥相似。尤其是闌尾炎,宮外孕等等。發病時都會有腹部持續性疼痛,壓痛,惡心,嘔吐,發熱等其他癥狀。如果病情加重的話,還患者的疼痛感會越來越頻繁。但不是說疼痛可以代表疾病的嚴重程度。因為,每個人的耐受能力是不一樣的
不同嚴重程度的病情,其選擇的治療方案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說,腸梗阻比較輕的患者,一般都是選用物理治療。通過腸蠕動來緩解疼痛感或者是通過熱敷腹部來緩解這種癥狀。當然,需要患者的腸蠕動功能比較強。
如果腸梗阻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的話,患者可以采用藥物治療或者是手術治療。但是,臨床上一般首選藥物治療。如果藥物治療不及時或者是藥物治療無效的話,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注意事項
但是,不管是那種治療。首先可以通過補液,來糾正體內的酸中毒。通過胃腸減壓,來緩解疼痛感。如果患者體力不支的話,就要使用營養針。并且要適當的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