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股骨頭置換術,想必大家也不是特別了解吧,只是聽過股骨頭壞死的現象,其實這是一種手術治療方式,在手術治療之前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股骨頭置換術后注意事項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一起來看文章吧。
股骨頭置換術
股骨頭壞死是股骨頭血供中斷或受損,引起骨細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隨后的修復,繼而導致股骨頭結構改變、股骨頭塌陷、關節功能障礙的疾病。
股骨頭壞死稱(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又稱股骨頭缺血性壞死(avascularnecrosis ,AVN),是骨科領域常見的難治性疾病。ONFH可分為創傷性和非創傷性兩大類,前者主要是由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等髖部外傷引起,后者在我國的主要原因為皮質類固醇的應用及酗酒。
術前準備
1.首先要全面的檢查一下身體情況,要了解心、肺、肝、腎功能,并酌情分析是否可以適應這次手術。
2.股骨頸骨折者應于術前皮牽引或脛骨結節牽引,先糾正骨折遠端的向上移位和解除髖關節周圍肌群攣縮,以便術中復位及減少術后并發癥。
3.術前1~3日常規給抗生素,禁忌在患處注射,以防感染。
4.常規備皮3日;術前當夜灌腸;術前12小時禁食。
5.選擇大小相近的人工股骨頭,放在患髖同一平面攝X線片,據此選擇、準備合適的人工股骨頭及較之大、小各一號的備用。
6.備特殊器械髓腔銼、人工股骨頭錘入器、股骨頭取出器、股骨頭把持器、骨水泥等。
手術步驟
體位
一般體位都是選擇側俯臥位,患肢在上面,并且呈現出45度彎曲狀態,這樣做的目的是方便在手術中進行活動,再者是根據病情的需要,采用的是前外側顯露途徑時,則病人仰臥,患臀墊高。
切口
與顯露任何途徑均可充分顯露,可根據病人情況和術者習慣選擇。如有髖關節屈曲攣縮,宜用前側切口。后側手術顯露途徑較簡單[見髖關節顯露途徑),損傷小,臨床多采用。
切開關節囊
顯露關節囊后,將關節囊“T”型或“I”型切開,向兩側翻開,并推開股骨頸基底部關節囊,即可充分顯露股骨頭、頸及基底部.
探查及切除股骨頭
旋轉患肢,探查股骨頭頸骨折處,可見股骨頭在髖臼內轉動,繼續屈曲內旋患肢,使股骨頸遠折端旋開,顯露出留在髖臼內的股骨頭的折端,用股骨頭取出器鉆入頭部,拉離髖臼,用剪刀伸入頭臼間剪斷圓韌帶,即可將股骨頭取出,測量股骨頭直徑,并結合術前拍片,選擇大小合適的人工股骨頭。
如果是股骨頭壞死,就需要把髖關節內收、內旋、屈曲90°,為的是可以使髖關節脫位后用線鋸在預定切骨線切除股骨頭。對于清除髖臼內所有的軟組織,我們需要用紗布來止血,并且把患肢屈曲、內收、內旋使股骨頭頸、髓腔顯露于手術野。
修正股骨頸
切除多余的股骨頸,切線上端起自股骨頸基底上緣。切向內下方,止于小轉子上1.0~1.5cm,保留股骨距,切骨面向前傾斜15°~20°,以保持人工股骨頭植入后的前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