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易感染
由于異常單克隆球蛋白缺乏免疫活性,而正常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受抑或分解加速,C4缺乏,體液免疫缺陷,后期又有白細胞減少伴功能缺陷,致患者易發生感染,其中以肺炎為常見。帶狀皰疹亦可反復發作。感染為本病的主要死因。
(六)高粘滯綜合征
此綜合征多見于IgG骨髓瘤與IgM增多的巨球蛋白血癥。M蛋白大量增多,使血液粘滯度增加,影響正常血液循環,產生中樞神經系統、腎臟及視網膜病變,表現為頭暈、眼花、視力障礙,手足麻木、腎功能受損、嗜睡甚至昏迷以及視網膜靜脈充血、滲出與出血。高粘滯度綜合征還可引起需諾現象。
(七)腎臟病變
為本病的常見和預后不良的因素之一,也是本病中僅次于感染的主要死因。除因過多的輕鏈外,高鈣血癥、高尿酸血癥、高粘滯綜合征、淀粉樣變性以及瘤細胞的浸潤與使用對腎臟有毒性作用的化療藥物及抗生素等均可造成腎臟損害。
(八)髓外浸潤
①肝、脾、淋巴結及腎臟等受累器官腫大。②孤立性骨髓瘤可見于軟組織,如口腔呼吸道等,稱之為髓外骨髓瘤。③神經浸潤,并不很少,以胸腰椎破壞壓縮、壓迫脊髓所導致截癱為多見,其次為神經根損害。④多發性骨髓瘤也可發展為漿細胞白血病。
(九)淀粉樣變性和雷諾現象
少數患者尤其是IgD型,可發生淀粉樣變性,主要見于舌、心臟、骨骼肌、韌帶、胃腸道、皮膚、外周神經以及其他內臟。如果M蛋白為冷球蛋白,可引起雷諾現象。
分型:
目前臨床常用的是按異常的免疫球蛋白類型分型,主要分為以下幾型:
1.IgG型 為常見,占60%左右,多有骨髓瘤常見典型癥狀。
2.IgA型 次之,占20%,特點是高脂血癥,髓外浸潤多。
3.輕鏈型 占12%左右,瘤細胞只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輕鏈,不合成相應的重鏈,輕鏈的分子量遠小于清蛋白相對分子量,故在血清蛋白電泳上不出現M成分,而在尿中排出大量輕鏈,須結合血清游離輕鏈測定進行診斷。尿本-周蛋白陽性,容易有骨質破壞以及腎功能受損。預后較差。
4.IgD型 國內報告占8%左右,高于國外資料,發病年齡較小,髓外浸潤多見,尿本-周蛋白常見。血清蛋白電泳常漏診,好結合免疫同定電泳以及免疫球蛋白定量來診斷。
5.IgM型 容易發生高黏滯血癥或雷諾現象。
6.其他少見類型 lgE型、雙克隆型以及多克隆型、不分泌型。對于不分泌型,即使采用免疫固定電泳患者的血、尿中都檢不出M蛋白,這些所謂的不分泌型,是由于體內的瘤細胞只能產生少量的M蛋白,但在血、尿中的水平均較低,低于臨床檢測的閾值,現在通過血清游離輕鏈的監測可以較好的對這些患者進行診斷和隨訪。
結語:相信大家沒看本篇文章之前是不知道什么是多發性骨髓瘤的,不是嗎?不過現在看完之后,相信很多人對多發性骨髓瘤有一定的了解的,甚至有的人已經對上面的內容全部了解的。那大家今后可以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哦,不然患上很痛苦的一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