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運動神經元癱瘓的特征
癱瘓分布以整個肢體為主(單癱、偏癱、截癱);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有病理反射;無肌萎縮或輕度廢用性萎縮;無肌束性顫動;肌電圖神經傳導正常,無失神經電位。
診斷
(1)皮質
局限性病變僅損傷其一部分,故多表現為一個上肢、下肢或面部癱瘓,稱單癱。當病變為刺激性時,對側肢體相應部位出現局限性抽搐(常為陣攣性),皮質病變多見于腫瘤的壓迫、皮層梗死、動靜脈畸形等。
(2)內囊
錐體束纖維在內囊部為集中,此處病變易使一側錐體束全部受損而引起對側比較完全的偏癱,即對側中樞性面、舌癱和肢體癱瘓,常合并對側偏身感覺障礙和偏盲,稱為"三偏"征。
(3)腦干
一側腦干病變既損害同側該平面的腦神經運動核,又可累及尚未交叉至對側的皮質脊髓束及皮質延髓束,因此引起交叉性癱瘓,即一側腦神經下運動神經元癱瘓和對側肢體上運動神經元癱瘓。
如一側中腦病變出現同側動眼神經或滑車神經癱瘓,對側面神經、舌下神經及上、下肢的上運動神經元癱瘓。
一側腦橋病變產生同側5、6、7、8對腦神經障礙,對側舌下神經及上、下肢上運動神經元癱瘓;一側延髓病變產生本側9、10、11、12對腦神經障礙,對側上、下肢上運動神經元癱瘓。
雙側延髓病變引起雙側9、10、11、12對或僅9、10兩對腦神經癱瘓,稱真性球麻痹,有咽反射消失,舌肌萎縮、纖顫,下頜反射無改變。
雙側皮質延髓束病變引起的雙側9、10、11、12對或僅9、10兩對腦神經功能障礙稱假性球麻痹,特征是咽反射存在,下頜反射亢進,無舌肌萎縮及纖顫。
(4)脊髓
橫貫性損害可累及本平面脊髓前角細胞和雙側錐體束,故高頸髓(頸1~4)病損,產生四肢上運動神經元癱,常伴呼吸肌障礙。
頸膨大(頸5~胸2)病損產生上肢下運動神經元癱瘓,下肢上運動神經元癱瘓。胸髓病損產生雙下肢上運動神經元癱瘓。
腰膨大病損(腰1~骶2)產生雙下肢下運動神經元癱瘓。臨床上,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引起的隨意運動麻痹,伴有肌張力增高,呈痙攣性癱瘓。
深反射亢進;淺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睪反射等)減弱或消失;可出現病理反射(如Babinski 征);因為下運動神經元正常,病程早期肌不出現萎縮。
結語:看完以上的內容,相信大家現在對于運動神經元病變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運動神經元病變的話會對我們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大家要注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