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可能我們并不是很陌生,因為我們同過很多的途徑 都了解到有這一類人群的存在,對于這類人群我們一般是采取避開的原則,因為我們可能認為他們具有攻擊性的,其實不然,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精神分裂這類病癥的病程非常的長,而且治愈的可能性也比較的低,因為他們一般都會認為自己沒有病。
精神分裂
在精神疾病中是一組多見的疾病,在精神科的門診及住院部本病患者約占就診人數的2/3。大多數患者在年富力強的青年時期起病,以25歲左右為多,也有不少在15~40歲之間的少年和壯年時間起病,大多起病緩慢,少數呈急性或亞急性。
病程多為冗長,從數月至數十年。如不及時治療常會反復發作或遷延不愈。當疾病在高峰期,患者的工作、學習、生活、社會交往等均適應不良,客觀檢查發現情感、思維、意志行為的互相不協調,即精神活動有分裂現象。
但患者對本身的疾病卻毫無認識,往往拒絕就醫,即使家人勉強將其帶至醫院,大多也不愿意接近醫生,不愿意訴述自身的感覺,都認為自己沒有病不需要診病更不需要服藥或接受其他治療。
此時如果家人給以遷就,往往會使疾病拖延治療,拖延過久不治,會反復發作或逐步發展為慢性,到了疾病的晚期則逐漸變為精神衰退,此時病者變成整日無所事事的徘徊或獨坐一隅,對任何人任何事物均不感興趣,漠不關心,不與親人來往,學習工作上毫無要求也沒有什么打算,甚至連生活上必需要的吃飯、喝水、個人衛生等均需別人照料。
該病的主要表現是精神活動(也稱心理活動)脫離現實,在知覺、情感、思維及意志行為之間互相不協調及互相影響,而導致學習、工作、生活、社交等適應能力降低,因此常不能維持原來的學習工作能力,原來的生活習慣方式也變為異常。
下面談談該疾病各時期的表現
一、早期
大部分患者無明顯誘因下緩慢起病,許多病狀是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形成。早被發現很多時候獨自呆坐似在思考問題,生活較前懶散,紀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常漫不經心,學習成績下降,與其談話話題不多,語句簡單、內容單調,逐漸對人冷淡,疏遠親人,本來很有興趣的事物也不感興趣。
偶然可發現有一兩句話不可理解或“牛頭不對馬嘴”,或有時有點奇怪的行為。如突然發怒摔爛東西,或為一點小事執拗與人糾纏不休,無理取鬧,莫名其妙地傷心落淚或欣喜。此時常易被誤會為“思想問題”或性格改變。
有部分患者會訴說:時有頭暈、頭痛、失眠、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全身疲倦無力等不適,也有表現為怕臟,反復洗手,無故心慌恐懼,心煩意亂等,也常常被誤診為神經衰弱。
部分患者可因軀體有病或精神受刺激等因素誘發,突然出現失眠、興奮、言語與行為明顯異常,少數會出現短暫意識不清并有片斷性幻覺妄想或呆著不動成為木僵狀態等。
二、充分期
此期為精神分裂癥明顯顯露特征性病狀時期,其表現如下:
1.思維障礙也稱聯想過程障礙
較輕病狀時為思維散漫,病者講話或寫文章時,每句話文法結構尚通順,但上下句之間或上下文之間缺乏連貫性,因而整段講話或文章使人無法理解其中心內容。病狀嚴重時加重思維破裂,不僅句與句之間無聯系,每個語句也不完整,好象語詞的雜拌或語句的堆積,紊亂得支離破碎,好象一個文盲的人亂按打字機所打出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