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血漿和血清,總是有人傻傻分不清楚,血漿和血清的區別到底是什么呢?如何區分血漿和血清呢?血漿的主要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請看文章中如何介紹血漿和血清的區別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血漿與血清的區別
血清
血液凝固之后所透出來的黃色透明液體,就相當于將血液從血管中抽出來,放到了試管中,不加抗凝劑,就會顯示為凝血反應被激活,血液迅速凝固,形成膠凍。周圍所顯示出來淡黃色的液體就被稱之為是血清,也就是凝血后經離心所取得。
在凝血過程中,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塊,所以血清中無纖維蛋白原,這一點是與血漿大的區別。而在凝血反應中,血小板釋放出許多物質,各凝血因子也都發生了變化。
這些成分都留在血清中并繼續發生變化,如凝血酶原變成凝血酶,并隨血清存放時間逐漸減少以至消失。這些也都是與血漿區別之處。但大量未參加凝血反應的物質則與血漿基本相同。為避免抗凝劑的干擾,血液中許多化學成分的分析,都以血清為樣品。
血漿
相當于結締組織的細胞間質。是血液的重要組成分,呈淡黃色液體(因含有膽紅素)。血漿的化學成分中,水分占90~92%,溶質以血漿蛋白為主。血漿蛋白是多種蛋白質的總稱,用鹽析法可將其分為白蛋白、球蛋白和纖維蛋白原三類。
血漿蛋白質的功能有: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組成血液緩沖體系,參與維持血液酸堿平衡;運輸營養和代謝物質,血漿蛋白質為親水膠體,許多難溶于水的物質與其結合變為易溶于水的物質;營養功能,血漿蛋白分解產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組織蛋白質或氧化分解供應能量;參與凝血和免疫作用。
血漿的無機鹽就是以離子狀態存在,正負離子的量都是相等的,并且保持的是中性,但是這些離子經過所謂的透壓、酸堿式平衡以及神經-肌肉的正常興奮性等地方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血漿的各種化學成分常在一定范圍內不斷地變動,其中以葡萄糖、蛋白質、脂肪和激素等的濃度易受營養狀況和機體活動情況的影響,而無機鹽濃度的變動范圍較小。血漿的理化特性相對恒定是內環境穩態的首要表現。
血漿總滲透壓313毫滲量/升,相當于7個大氣壓(533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其中膠體滲透壓不超過1.5毫滲量/升(25毫米汞柱),其余為晶體滲透壓。pH7.35 - 7.47。與水相比的相對粘滯性為1.6 - 2.4。
血清與血漿從表面上看似乎沒有什么不同,但其內在的主要區別是血清中不含纖維蛋白原,是未經抗凝處理過的血液凝固后得到的。
抽血做化驗中常遇到某些化驗要求用血清測定、用全血測定、用血漿測定,即是指血液標本的三種主要處理方式和要求。
血清多用于血液生化、免疫等方面的測定;血漿多用于凝血等方面的測定;全血則多用在血細胞、血常規、血沉等方面的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