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聽慣了心肌梗死,但是對于大面積心肌梗死還不是特別的了解。大面積心肌梗死是一種什么疾病呢,大面積心肌梗死臨床表現又是什么呢,為了我們的健康,一起來了解下吧。
大面積心肌梗塞是有可能通過及時、有效的治療改善癥狀,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挽救患者的生命的。患者和家屬要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出現手術指征時切勿拖延,積極干預有望改善患者的長期預后。
大面積心肌梗塞發作,容易出現冠脈閉塞,心肌嚴重而持續的缺血壞死,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治療,容易合并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臟穿孔等危險病癥,甚至對生命造成威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望改善病情,保護患者的心臟功能,延續患者寶貴的生命。
把握治療時機,根據大面積心肌梗塞患者的具體情況及時進行急診溶栓或支架治療,如果錯過相關血管開通時期,進行積極、規范的鎮痛、吸氧等治療,加強病情監護,以限制和縮小梗塞面積。
保持嚴格臥床,進易消化食物,預防便秘,以減輕心臟負擔。待病情進入穩定期后,及時冠脈造影,根據冠脈狹窄的范圍、部位等合理應用支架介入或冠脈搭橋方法治療。術后配合繼續藥物治療,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有助于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預防復發,提高生活質量,促進患者的康復。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與心肌梗死的大小、部位、側支循環發生機制及個體反應有關。
1.心肌梗死前先兆心肌梗死前先兆界定于心絞痛和心肌梗死之間的過渡型。其心絞痛是心肌急劇的和暫時的缺血與缺氧引起的臨床癥狀,具有發作性的臨床特點。經臨床及心電圖、血清酶學檢查都不能證實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嚴重心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驅疾病。
心肌梗死前先兆的病理基礎是冠狀動脈功能不全引起的灶性壞死,心肌細胞的損傷較緩慢,散在缺血性心肌營養不良,鏡下可有粟粒性壞死灶。這類病人心絞痛持續時間10~15min,有可能短期發生心肌梗死,臨床上一般分為3種類型。
(1)無癥狀患者,休息或夜間反復出現15~30min或更長時間的持續性心絞痛。陣發性或進行性加劇,這些患者無論在臨床或心電圖方面都沒有心肌梗死的表現(初發型心絞痛)。
(2)既往有心絞痛患者,心絞痛發作比過去頻繁,發作持續時間也較久者,硝酸甘油療效差(惡化型心絞痛)。
(3)在發生心肌梗死后(陳舊性心肌梗死),經過一個階段無痛期后,在休息時反復出觀心絞痛發作。心絞痛時伴有惡心、嘔吐、大汗和心動過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血壓大幅度波動等,同時心電圖示sT段一時性明顯抬高(變異型心絞痛)或壓低,T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