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當中很多人都會喜歡掏耳朵,幾天不掏就特別難受,那么經常掏耳朵有哪些危害呢?掏耳朵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小編的介紹能幫助到大家哦!
不要隨便掏耳朵
有些有事沒事總是喜歡掏自己的耳朵,其實這是十分不好的,我們平時不可以隨便掏耳朵。
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我們人體的外耳道皮膚比較薄,與軟骨膜連接比較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
耳屎,醫學上叫盯聹,是外耳道耵聹腺的分泌物,對外耳道皮膚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耵聹過多卻會堵塞外耳道,影響聽力,有時還會刺激外耳道,使耳道發癢。所以,耳屎過多就應把它掏出來。但是,如果掏耳朵用力不當,易造成外耳道損傷感染而成癤腫,引起耳部疼痛,嚴重者可致聽力減退。
經常掏耳朵的危害
1、容易損傷外耳道皮膚。掏耳朵時如果耳屎堅硬或比較多,容易把皮膚劃傷,細菌便會趁機進入傷口引發感染。或因來回搔刮,把細菌擠入毛囊、皮脂腺管,引發炎癥、流水,嚴重者發生外耳道癤腫。
2、由于經常刺激外耳道皮膚,會使耳朵的分泌物越來越多,所以平時要謹慎掏耳朵。
3、經常掏耳朵刺激鼓膜發生慢性炎癥,鼓膜發紅、變厚,外耳道也會流出少量膿液。
愛干凈是個好習慣,但因我們人體的外耳道皮膚比較薄,與軟骨膜連接比較緊密,可以說是比較脆弱的一個神經,況且外耳道本身有自潔功能,沒有必要經常掏。所以如果經常掏耳朵的朋友現在要特別注意哦。以上關于掏耳朵的危害就介紹到這里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上述就是小編介紹的關于掏耳朵的危害,大家在生活當中要有所注意哦,千萬別經常掏耳朵。
如何正確掏耳朵?
1、好用棉棍,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然后耳朵朝下,則耵聹可自行出來;盡量做到不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適當短一點,可根據自己情況掌握。
3、如果是油耳,耳屎不易自行干燥和排出,可以自己用醫用棉簽,蘸少許75%的酒精,平時經常擦拭清潔外耳道。不要經常掏,一般半個月左右掏一次耳朵合適。
4、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的人,耳屎分泌較多,不易排出會形成硬塊,如果耳道內感覺有硬物阻塞,不舒服、特別癢,或者有流水、疼痛等癥狀時,可能是發生了耵聹栓塞或出現了炎癥,應去正規的耳鼻喉醫院進行就診。
現在知道怎么正確掏耳朵比較好了吧,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用脫脂棉卷成棉簽兒,輕輕地把耳屎清理出來。記住不要經常掏耳朵哦。
洗澡后掏耳朵的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