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超聲診斷水平的提高,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逐漸升高,其中不少還是甲狀腺的惡性腫瘤-甲狀腺癌。但經常聽到“不手術治療甲狀腺疾病”和“超微創治療甲狀腺腫瘤”,甲狀腺結節保守治療這些治療方法靠譜嗎?一起來看看吧。
所謂非手術療法和超微創治療甲狀腺腫瘤,無非是通過局部注射藥物或通過微波/射頻的熱損傷效應達到損毀甲狀腺腫瘤細胞的作用。這種療法大的噱頭是抓住了不少患者對手術的畏懼,片面夸大治療創傷小這一特點,而完全沒有告知治療方法本身對腫瘤的長遠期療效,特別是對惡性腫瘤轉移等生物學行為有無影響?治療產生的物理刺激本身會否導致良性腫瘤的生物學行為改變?這些腫瘤外科醫生必須要考慮而且手術當中需要嚴格執行的技術規范在這些“新療法”過程中完全沒有顧及,可能產生的后果無從知曉。
在中華醫學會發布的甲狀腺結節治療指南中,注射療法和微波射頻治療尚未得到認證,雖有針對特別人群(如高齡、無法耐受手術的病人)成功治療的經驗,但其長期療效及安全性尚未的到科學論證。另一方面,甲狀腺惡性腫瘤的治療除了腫瘤本身,還包括規范的淋巴結清掃,這是上述“新療法”根本無法做到的。
另外一個暗藏的陷阱就是如果治理效果不佳該怎么辦?很多病人通過上述治療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病情緩解,但仍有不少病人因為甲狀腺結節再次長大而求助于外科醫生。從我們的經驗來看,經過注射治療和微波治療的患者均有比較明顯的局部粘連,原本易于暴露的結構難于辨認,從而顯著增加手術風險,特別是喉返神經損傷聲音嘶啞,而這種并發癥對于經驗豐富的甲狀腺外科醫生來講極少出現。
因此,對于診斷為甲狀腺結節的病人,應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甲狀腺腫瘤屬于普通外科疾病,甲狀腺功能性疾病屬于內分泌科疾病),切莫片面聽從“不手術”的建議,而帶來治療過程中不可挽回的遺憾。
甲狀腺結節的治療原則
1.實質性單結節
核素掃描為熱結節的甲狀腺單發結節,癌變可能性較小,可先試用甲狀腺素LT4抑制治療或核素治療。冷結節多需手術治療。凡發展快、質地硬的單發結節,或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者或兒童的單發結節,因惡性可能大,應早日手術。
2.多結節甲狀腺腫MNG
傳統認為MNG發生癌的機會要比單發結節少。而用高分辨率的超聲檢查發現許多捫診為單發結節者實際上是多發結節,現在認為兩者之間癌的發生率沒有多少差別。因此,對于MNG的處理首先要排除惡性。若sTSH降低提示為甲狀腺結節。若FNA細胞學診斷為惡性或可疑惡性者,應予手術治療。
3.囊腫良性或惡性退行性
所有這些都可以形成囊腫,單純的甲狀腺囊腫是罕見的,所有這些都應該切除。
4.摸不到的結節
近年來由于B超、CT、MRI的發展,在作其他檢查時,可意外地發現小的摸不到的甲狀腺結節。這種情況多見于老年人,一般無甲狀腺病史、無甲狀腺結節,也無甲狀腺癌的危險因素,結節小于1.5cm,只需隨訪觀察,若結節大于1.5cm,可在超聲指導下作FNA,然后根據細胞學結果,再進一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