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癥屬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種,這種病癥情緒波動非常大,需要特別小心。那么躁狂癥具體的定義是怎么樣的呢?躁狂癥有哪些表現?發現患有躁狂癥應該如何治療比較好?下文為大家詳細介紹,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躁狂癥(Mania)在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中,作為心境(情感)障礙(Mood disorders)中的一獨立單元,與雙相障礙并列。以情感高漲或易激惹為主要臨床相,伴隨精力旺盛、言語增多、活動增多,嚴重時伴有幻覺、妄想、緊張癥狀等精神病性癥狀。躁狂發作時間需持續一周以上,一般呈發作性病程,每次發作后進入精神狀態正常的間歇緩解期,大多數病人有反復發作傾向。
躁狂癥會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高興,而且無憂無慮、笑容滿面,不過有的人則表現為為了一點點小事情就可以隨意的大發脾氣,嚴重的人可能會做出過激的行為。
思維聯想加快,言語增多,一句接一句,出口成章,滔滔不絕,內容豐富,詼諧幽默(思維奔逸),患者自身感到腦子變得非常靈敏、聰明、反應迅速。自我感覺良好,夸大自己的能力、財力、地位,認為自己有本事,可以做大事、掙大錢(夸大妄想)。
患者活動多,好交往,好管閑事,要干大事,要做許多事,不停忙綠(意志行為增強)。精力旺盛,睡眠需要減少,不知疲倦。做事有頭無尾,易被周圍發生的事吸引而轉移注意力(隨境轉移),對結局過于樂觀、行為草率、不顧后果。好花錢,追求享樂,隨意揮霍。
易與周圍發生沖突,產生沖動行為。
在躁狂狀態下,患者會自我感覺非常好,而且對自己的病情沒有什么認識能力,即使患病也并不知道自己是患病的。
情感高漲或易激惹是躁狂狀態特征性表現,伴隨思維奔逸、意志行為增強。表現為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即情緒、內心體驗、意志行為之間協調一致,并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嚴重時可表現出不協調癥狀,言語凌亂、行為紊亂,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
病程特征和典型表現
發病年齡早,多在45歲以前發病,首次躁狂發作多發生青年期,起病較急,可在數日內發展到疾病狀態。成人發病者需仔細詢問既往是否有不典型的、輕度而短暫的抑郁,如果有,應診斷為雙相障礙。
典型發作表現:為發作性病程,間歇期正常,易反復發作。躁狂發作時,情感高漲,言語增多,活動增多,即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
治療原則
①早期識別,早期治療,足量足療程治療,全程治療。②采取綜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社會干預和危機干預,以改善治療依從性。③長期治療,躁狂發作復發率很高,需要樹立長期治療的理念;④患者和家屬共同參與治療,因需要家庭給予患者支持、幫助。
藥物治療
①以心境穩定劑治療為主,心境穩定劑可以治療和預防發作,在心境穩定劑基礎上,根據病情需要聯合其他藥物;
②及時監測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根據情況調整藥物,聯合用藥時,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③躁狂狀態 首選一種心境穩定劑治療,根基病情需要,及時聯合用藥,聯合另一種心境穩定劑,或抗精神病藥,或苯二氮卓類;
④心境穩定劑 常用的有碳酸鋰和抗抽搐劑兩類,抗抽搐劑包括丙戊酸鈉,丙戊酸鎂,卡馬西平,拉莫三嗪;
⑤抗精神病藥 主要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如喹硫平、奧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齊拉西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