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
本病由心脾二經積熱所致,發生在初生兒則屬胎熱上政。其癥狀是口中糜爛,舌面上布滿白屑,口舌疼痛,甚至可有身熱煩躁等癥。
耳疔
指生于外耳的疔瘡,多屬腎經火毒引起,疔瘡色黑根深,又名“暗疔”。發作時痛如錐刺、寒熱頭痛并作。
耳疳
是一種耳內漫腫,流黑色臭膿的耳病,多由濕熱內蘊和肝火上擾所致,本病類似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耳后疽
本病系由三焦及膽兩經火毒引起,其癥狀為耳后腫痛潰破流膿,并常伴有頭痛,惡寒,發熱等周身癥狀,類似急性乳突炎。
耳聾
耳為腎的外竅,膽及三焦等的經脈會于耳中,所以一般耳病與此三者關系為密切。耳聾有虛證和實證之分。虛證耳聾,發病較緩慢,初起的先有聽力減退,稱為“重聽”(deafness),其病因為“下元虧損”,腎精不足。實證耳聾,發病驟然,稱為“暴聾”,多因外傷、外感風火,或內火上炎所致。
耳鳴
耳中自覺有蟬鳴或其它各種聲響者,叫做“耳鳴”。可分為虛實兩種類型。虛證是由于腎陰虧損,“虛火上炎”,常伴有頭暈目眩腰痛等癥狀,診脈多細弱,如因暴怒傷肝,致肝、膽之火上逆,則耳中暴鳴如鐘鼓之聲,屬于實證。
耳癰
是一種耳竅壅腫,耳根焮熱脹痛,潰破流膿的耳病,類似外耳道癤腫。
耳痔
凡外耳道內長出小腫塊者,統稱“耳痔”。多由于肝、腎、胃三經積火釀成,患耳有脹塞,聽力減退,耳鳴作癢等感覺。本病類似外耳道乳頭狀瘤。依腫塊形狀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稱。其中如櫻桃或桑椹的,稱為“耳痔”,狀如棗核的稱為“耳挺”,頭大蒂小如蘑菇的稱為耳蕈。
風熱喉痹
多由風熱邪毒侵襲咽喉部引起。主要癥狀是咽部紅腫灼熱,吞咽不利,疼痛。同時伴有頭痛,寒熱等全身癥狀。本病類似急性咽炎。
結語:對于耳鼻喉疾病,我們千萬要引起重視。畢竟耳鼻對于我們人體來說,是重要的聽力器官和呼吸器官。一旦耳鼻出現問題,那么就會造成我們生活、工作、生理方面的各種不便。所以注意保護耳朵和鼻子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