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過敏性鼻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個疾病的發病率還是不低的,那么鼻炎怎么治療效果才好呢,治療過敏性鼻炎需要吃哪種藥物呢?而過敏性鼻炎藥物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趕緊來看一下吧。
過敏性鼻炎在生活中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但是大家知道這種病并不好治愈,又容易復發,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要了解一下過敏性鼻炎以及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即變應性鼻炎,是指特應性個體接觸變應原后,主要由IgE介導的介質(主要是組胺)釋放,并有多種免疫活性細胞和細胞因子等參與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發生的必要條件有3個:特異性抗原即引起機體免疫反應的物質;特應性個體即所謂個體差異、過敏體質;特異性抗原與特應型個體二者相遇。變應性鼻炎是一個全球性健康問題,可導致許多疾病和勞動力喪失。
過敏性鼻炎藥物
1、抗組胺藥
組胺是引起過敏性鼻炎癥狀的主要物質,它和鼻黏膜和眼結膜等部位的H1受體結合后引起鼻癢、眼癢、打噴嚏和流鼻涕等癥狀。抗組胺藥可結合H1受體,從而阻斷組胺發揮作用。有些抗組胺藥物還可通過其他致病環節發揮作用。
目前臨床使用較多的是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一般一天只需口服一次,此外還有氮卓斯汀等鼻噴劑型。
這些藥物的效果非常好,一般能夠在四十分鐘內起效,它對打噴嚏、鼻癢等癥狀的效果比較明顯。某些藥物對鼻塞癥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療效能持續12~24小時,嗜睡作用以及影響判斷力和操作能力等副作用,較氯苯那敏等第一代抗組胺藥物明顯減輕。
2、糖皮質激素噴鼻劑
過敏性鼻炎和結膜炎的癥狀主要是由于鼻黏膜和眼結膜局部的炎癥反應引起,糖皮質激素可緩解炎癥反應以發揮療效。但是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可引起明顯全身副作用,限制了其臨床應用。上世紀70年代初,二丙酸倍氯米松鼻腔給藥治療過敏性鼻炎取得良好效果,此后相繼合成了布地奈德、曲安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和糠酸莫米松等鼻腔局部用糖皮質激素。目前這些藥物已廣泛應用于臨床。
鼻腔局部用藥可直接抑制黏膜炎癥反應,每天使用一到兩次,每天劑量僅為100~200微克,用藥方便,可明顯緩解鼻塞、打噴嚏、流涕和鼻癢等癥狀。此類藥物連續使用數天后才能達到大療效,且需要連續使用數周,再逐漸減量至能夠控制癥狀的小劑量。在推薦劑量下使用,全身吸收量很少,藥物通過肝臟代謝清除,對內分泌系統和兒童生長發育沒有明顯影響,安全性好。
3、減充血劑
此類藥物可對鼻甲中的容量血管產生收縮作用,緩解鼻堵癥狀。口服減充血劑常與解熱鎮痛藥、止咳祛痰藥或抗組胺藥組成合劑,用于治療感冒。
充血擠單獨使用的并不多,因為它會使人煩躁并且失眠,也不適合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鼻用減充血劑起效迅速,噴霧劑的分布效果強于滴劑。如果使用頻率過高或療程過長,可使鼻黏膜損傷,從而導致藥物性鼻炎,因此,此類藥物連續使用時間不宜超過1周。
4、抗膽堿藥
抗膽堿藥通過拮抗迷走神經釋放的遞質乙酰膽堿,達到松弛支氣管平滑肌和減少呼吸道黏膜分泌物的效果。代表性的藥物是異丙托溴銨,國外已有鼻用劑型,國內僅有經口吸入氣霧劑和溶液。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幽門梗阻患者和對阿托品過敏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