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急慢性并發癥
1型與2型糖尿病均可發生各種急慢性并發癥,但在并發癥的類型上有些差別。
就急性并發癥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發生酮癥酸中毒,2型糖尿病較少發生酮癥酸中毒,但年齡較大者易發生非酮癥高滲性昏迷。
就慢性并發癥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發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和神經病變,發生心、腦、腎或肢體血管動脈硬化性病變則不多見,而2型糖尿病除可發生與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和神經病變外,心、腦、腎血管動脈硬化性病變的發生率較高,合并高血壓也十分常見。因此2型糖尿病人發生冠心病及腦血管意外的機會遠遠超過1型糖尿病人,這是一個十分明顯的不同點。
醫生溫馨提醒
兩者在原因、危害、癥狀表現等都有很大的區別,治療的時候也不一樣,所以說人們對于糖尿病要重視起來,患者需要到正規的醫院診斷治療。
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檢測
1、空腹血糖(FPG)測量
空腹血糖是糖尿病診斷與治療的重要檢測數據,該檢測既可以通過醫院進行檢測,也可以用家庭自備血糖測定儀進行自我測量。空腹血糖測量要求是禁食8小時以后測量,所以測量的佳時間應是清晨空腹時。空腹血糖測量數據必須與其他測量項目結合分析,才能對糖尿病進行確診。如果家庭自測發現空腹血糖異常,應立即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這對于早期發現和治療糖尿病是十分重要的。
對于糖尿病患者,通過家庭空腹血糖自測可監測病情發展和治療效果,并可全程跟蹤和記錄糖尿病的治療情況,有利于臨床醫師對患者病情作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該項測量還有另外一項重要的應用是:當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和自我感覺也不錯時,可以應用自測方法試探性的進行減藥量或停止用藥的血糖監測,如果血糖控制效果仍然良好,則可經治療醫師同意,進行合理的減藥或停藥。但該操作必須經醫生同意才能實施,切記不可擅自做主,因為其中可能隱含自我測量誤差和糖尿病治療機理等深層次的專業醫學知識問題。
2、餐后血糖(VPG)測量
餐后血糖可以到醫院進行檢測,也可以應用家庭自備血糖測定儀進行自我測量。餐后血糖在進餐后2小時進行測量,是預防糖尿病和監測血糖控制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餐后血糖測量的誤差較大,所以單憑餐后測量值不能作為糖尿病病情診斷的依據。但是餐后測量值≥11.1毫摩爾/升(200m毫克/分升)時,則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如果患者餐后血糖<11.1毫摩爾/升,則說明血糖的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另外,應特別注意;當患者身體發生不適或異常反應時,應及時測量血糖值,這對于發現患者出現低血糖、對藥物使用劑量進行調整和對用餐時間進行調控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糖化血紅蛋白(HbAIC)測量
糖化血紅蛋白測量只能在醫院內進行。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患者在測量前2~3個月期間內,血糖濃度的總體情況。通過該項測量可以較好地反映患者在此期間血糖的控制情況,以及與血糖控制有關的各種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并且可作為糖尿病治療效果在本段時間內的總體評價。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建議患者應定期到醫院作該項檢查;使經治醫師和患者對糖尿病治療和治療效果做到心中有數,不斷改進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水平。
4、糖尿病的誤診因素
即使通過各項測量也存在一些誤診的因素。如在被測量者處于發熱、惡病質、肝病、腎功能衰竭、急性應激、情緒沖動時也容易發生血糖值升高的異常現象。另外,服用某些藥物,如噻嗪類利尿劑、口服避孕藥、糖皮質類固醇、過多的甲狀腺激素、煙酸、苯妥英鈉等也可能引起糖耐量降低而出現假陽性反應。
結語:看完以上的內容,相信大家現在對于第一型糖尿病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學會糖尿病自我檢測非常重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