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慢性宮頸炎
多無癥狀,少數患者可有陰道分泌物增多,淡黃色或膿性,性交后出血,月經間期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陰瘙癢不適。婦科檢查可發現子宮頸呈糜爛樣改變,或有黃色分泌物覆蓋子宮頸口或從子宮頸口流出,也可表現為子宮頸息肉或子宮頸肥大。
診斷
1.急性子宮頸炎
出現兩個特征性體征之一、顯微鏡檢查子宮頸或陰道分泌物白細胞計數增多,可作出急性子宮頸炎癥的初步診斷。子宮頸炎癥診斷后,需進一步做衣原體及淋病奈瑟菌的檢測。
(1)兩個特征性體征具備一個或兩個同時具備:①在子宮頸管或子宮頸管棉拭子標本上,肉眼見到膿性或黏液膿性分泌物。②用棉拭子擦拭子宮頸管時,容易誘發子宮頸管內出血。
(2)白細胞檢測子宮頸管分泌物或陰道分泌物中白細胞數增多,后者需排除引起白細胞數增多的陰道炎癥。
(3)病原體檢測應作衣原體及淋病奈瑟菌的檢測,以及有無細菌性陰道病及滴蟲性陰道炎。
2.慢性子宮頸炎
根據臨床表現可初步做出慢性子宮頸炎的診斷,但應注意將婦科檢查所發現的陽性體征與子宮頸的常見病理生理改變(宮頸CIN癌或早期宮頸)進行鑒別。
1.急性子宮頸炎
主要為抗生素治療。
(1)經驗性抗生素治療對有以下性傳播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年齡小于25歲,多性伴或新性伴,并且為無保護性性交),在未獲得病原體檢測結果前,采用針對衣原體的經驗性抗生素治療。
(2)針對病原體的抗生素治療對于獲得病原體者,選擇針對病原體的抗生素。由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常伴有衣原體感染,因此,若為淋菌性子宮頸炎,治療時除選用抗淋病奈瑟菌藥物外,同時應用抗衣原體感染藥物。
(3)夫妻伴侶的處理若子宮頸炎患者的病原體為沙眼衣原體及淋病奈瑟菌,應對其性伴進行相應的檢查及治療。
不同病變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對表現為糜爛樣改變者,若為無癥狀的生理學柱狀上皮異位無需處理。對糜爛樣改變伴有分泌物增多、乳頭狀增生或接觸性出血,可給予局部物理治療,包括激光、冷凍、微波等方法,也可給予中藥治療或其作為物理治療前后的輔助治療。但治療前必須經篩查排除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子宮頸癌。
2.慢性子宮頸炎
(1)慢性子宮頸管黏膜炎對持續性子宮頸管黏膜炎癥,需了解有無沙眼衣原體及淋病奈瑟菌的再次感染、性伴是否已進行治療、陰道微生物群失調是否持續存在。針對病因給予治療。對病原體不清者,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可試用物理治療。
(2)子宮頸息肉行息肉摘除術,術后將切除息肉送病理組織學檢查。
(3)子宮頸肥大一般無需治療。
結語:現在對宮頸炎有所了解了吧,女性在生活上一定要個人衛生,注意對自己身體的保健,身體有不適的癥狀就及時去醫院檢查,不要耽誤病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