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劑量螺內酯對頑固性高血壓有效
以往報道證實,在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病人和癥狀較輕的頑固性高血壓病人中,大劑量螺內酯具有抗高血壓作用。在已經應用包括一種利尿劑和一種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在內的多藥物方案的伴或不伴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中,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Nishizaka博士及其同事調查了加用小劑量螺內酯后的抗高血壓作用效果。
頑固性高血壓患者通過測定高鹽飲食攝入期間早期晨起血漿腎素活性、24h尿醛固酮和尿鈉來評價。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通過腎素活性<1.0ng/mL/h、尿醛固酮>12μg/24h和尿鈉>200mEq/24h確診。經過生物化學評價后,在每一例病人的抗高血壓治療方案中加入螺內酯(12.5到25mg/d)。如果血壓不能控制,那么螺內酯的劑量增加到50mg/d。分別于第6周、3個月和6個月隨訪血壓。
試驗分析共包括76例病人,其中34例經生化評價顯示有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小劑量螺內酯與第6周血壓平均額外下降21±21/10±14mmHg和第6個月額外下降25±20/12±12mmHg相關。在伴有和不伴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病人中血壓下降幅度相似,而且是應用ACE抑制劑、ARB和利尿劑后的額外下降。
Nishizaka博士等總結認為,小劑量螺內酯能夠明顯地額外降低伴有或不伴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頑固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