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睡眠時,病耳宜在下側,但要注意不要讓其受到壓迫。
6.注意處理全身性誘發病因。
癤腫的病因
癤是一個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形成的,常擴展到皮下組織。致病菌大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人體皮膚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細菌存存,但只有在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才會引起感染。
局部皮膚擦傷,不清潔,經常受到摩擦和刺激,都可導致癤的發生。癤常發生于毛囊和皮脂腺豐富的部位。本病多見于炎熱季節,往往以頭、面、頸、腋下及臀部等常受摩擦的部位為多見,常見于營養不良的小兒或糖尿病患者。
(一)發病原因
癤的致病菌以金黃葡萄球菌為主,鏈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亦引起本病。皮膚局部與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是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故嬰幼兒、營養不良者、糖尿病病人是本病的好發人群。
皮膚不潔、皮膚擦傷、環境溫度較高等常是導致局部感染的直接誘因。
(二)發病機制
細菌侵入毛囊及其所屬的皮脂腺和汗腺后,在毛囊及周圍組織中迅速繁殖,產生毒素,引起局部組織變性、壞死,而形成癤的中心,表現為局部充血、滲出、硬結。
聚集的中性粒細胞對受損的組織細胞和病菌體加以破壞,使其逐漸壞死和溶解,在真皮下形成膿腫。因金黃葡萄球菌的毒素含有凝固酶,故形成膿栓,向外突起。
臨床可見在紅腫硬結的中央有黃白色膿栓。此為金黃葡萄球菌感染病灶的特征。破潰排出膿液后,膿腔逐漸被新的纖維組織修復而愈合。
溫馨提示
1、癤腫是一種頗具危險性的小瘡,如果癤里的細菌進入血液中,可能引起血液中毒。
2、擠破嘴唇或鼻了上的癤有危險,因為感染可能擴散至腦部。
3、其他的危險地帶包括腋窩、鼠蹊以及哺乳母親的乳房。
4、當癤極度柔軟或長在皮膚較厚之處(例如背部),或當患者是幼年、老年或生病,都應及時請醫生處理。
癤腫的癥狀
1、有頭癤
患處皮膚上有一紅色結塊,范圍小于3cm,灼熱疼痛,突起根淺,中心有一膿頭,出膿即愈。
2、無頭癤
皮膚上有一紅色結塊,范圍小于3cm,無膿頭,表面灼熱,觸之疼痛,2~3天化膿,潰后多迅速愈合。
3、螻蛄癤
多發于兒童頭部。臨床常見兩種類型,一種是堅硬型,瘡形腫勢雖小,但根腳堅硬,潰破出膿而堅硬不退,瘡口愈合后還會復發,常為一處未愈,他處又生。
4、癤病
好發于項后發際、背部、臀部。幾個到幾十個,反復發作,纏綿不愈。也可在身體各處散發癤腫,一處將愈,他處續發,或間隔周余、月余再發。患消渴病、習慣性便秘或營養不良者易患本病。
結語:以上就是三九養生堂為您介紹的外耳道癤腫,你們都了解了吧。這對于不明白什么是外耳道癤腫的人來說,真的是太好了。看了上面說的外耳道癤腫吃什么藥以及外耳道癤腫怎么治,感興趣的就可以去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