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局部病灶分泌物具特殊腐敗臭味。
(3)易引起膿毒性血栓性靜脈炎及胸腔,肺,心內膜,腹腔,肝,腦及骨關節等處的遷徙性病灶,此在脆弱類桿菌和厭氧鏈球菌敗血癥較多見。
(4)在產氣莢膜桿菌敗血癥可出現較嚴重的溶血性貧血及腎衰竭,局部遷徙性病灶中有氣體形成,厭氧菌常與需氧菌一起共同致成復數菌敗血癥,預后兇險。
6.真菌敗血癥
一般發生在嚴重原發疾病的病程后期,往往是患肝病,腎病,糖尿病,血液病或惡性腫瘤的慢性患者或是嚴重燒傷,心臟手術,器官移植的患者,他們多有較長時間應用廣譜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或)抗腫瘤藥物的歷史,因此患本病的患者幾乎全部都是機體防御功能低下者,且發病率近年來有升高趨勢。真菌敗血癥的臨床表現與其他敗血癥大致相同,且多數伴有細菌感染,故其毒血癥癥狀往往被同時存在的細菌感染或原發病征所掩蓋,不易早期明確診斷。
因此當上述患者們所罹患的感染,在應用了足量的適宜的抗生素后仍不見好轉時,須考慮到有真菌感染的可能。要做血,尿,咽拭子及痰的真菌培養,痰還可做直接涂片檢查有無真菌菌絲和孢子,如果在多種或多次送檢的標本中獲得同一真菌結果時,則致病原即可明確。病損可累及心,肺,肝,脾,腦等臟器及組織,形成多發性小膿腫,也可并發心內膜炎,腦膜炎等。
敗血癥的治療
1.基礎治療與對癥治療
敗血癥患者的體質差,癥狀重,病情需持續一段時間,故在應用特效抗菌治療的同時,還需注意補充各種維生素,能量合劑、甚至小量多次給予人血白蛋白(白蛋白)、血漿或新鮮全血以補充機體消耗、供給能量、加強營養、支持器官功能,及時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保持酸堿平衡,維持內環境穩定。有休克、中毒性心肌炎等嚴重毒血癥表現時,可予升壓藥、強心藥及(或)短程腎上腺皮質激素。高熱劇烈頭痛、煩躁不安者可予退熱劑與鎮靜劑。需加強護理,注意防止繼發性口腔炎、肺炎、泌尿系感染及壓瘡等。
2.抗菌治療
疑診敗血癥時,針對性的抗菌藥物選擇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好抗菌藥物應用之前留取血培養。
(1)抗菌藥物應用原則
①及時應用
針對性強的抗菌藥物是治療敗血癥的關鍵,結合臨床表現及前期治療反應予以調整。
②對病情危重者
宜選取兩種抗菌藥物聯合應用(三聯或四聯應用的必要性不大)。
③致病菌
應是殺滅,而不是一時抑制,故抗菌藥物的使用應足量,開始時劑量應偏大,分次靜脈點滴投予,療效宜長,一般3周以上,或在體溫正常,癥狀消失后,再繼續用藥數天。有遷徙性病灶者,除局部治療外,全身用藥也應酌情延長。
(2)抗菌藥物的選擇
①葡萄球菌敗血癥
因金葡球菌能產生β-內酰胺酶的菌株已達90%左右,故青霉素G對其療效很差。而第一、三代頭孢菌素不同程度地抑制了β-內酰胺酶的作用,對其敏感的菌株可達90%,故常選用頭孢噻吩、頭孢唑林、頭孢噻肟、頭孢哌酮/舒巴坦等,還可聯合應用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對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首選萬古霉素。
②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癥
氯霉素、氨芐西林。現已普遍耐藥。第三代頭孢菌素對此類菌有強抗菌活性,敏感率一般大于90%,第二代頭孢菌素對大腸桿菌及肺炎桿菌也有抗菌活性。
故對此類敗血癥可從第二、三代頭孢菌素中選用一種,可與慶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聯合,也可與哌拉西林聯合。綠膿桿菌敗血癥時應用頭孢克肟無效,以用頭孢哌酮、頭孢哌酮/舒巴坦較好。或將上藥與氨基糖甙類抗生素伍用,療效也好。
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喹諾酮類藥物對包括綠膿桿菌在內的G-桿菌均有較強的抗菌活性,且受外界影響小,與其他類抗菌藥物未見交叉耐藥性,副作用輕,臨床上也常被選用。
③厭氧菌敗血癥
常呈復數菌混合感染,選藥時應兼顧兼性厭氧菌或需氧菌。
④真菌敗血癥
當真菌與細菌感染同時存在時,選藥需兼顧。
結語:以上就是三九養生堂為您介紹的什么叫敗血癥,你們都了解了吧。這對于不明白什么叫敗血癥的人來說,真的是極好的。看了上面說的敗血癥的癥狀以及敗血癥是怎么引起的,感興趣的還可以去了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