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發病機制
1.病理解剖
風濕性三尖瓣狹窄的病理變化與二尖瓣狹窄相似,可見瓣葉增厚、瓣緣粘連,腱索增粗縮短,形成一隔膜樣孔隙。
三尖瓣狹窄較多見于女性,可合并三尖瓣關閉不全或其他任何瓣膜損害同時存在。右心房明顯擴大,心房壁增厚,也可出現肝、脾大等嚴重內臟淤血現象。
2.病理生理
正常三尖瓣口房、室的壓力階差較小,當三尖瓣狹窄時房、室的壓力階差>0.67kPa(5mmHg),即可出現體循環淤血。由于腔靜脈系統容量大、阻力小,對右心房壓力升高具有相當大的緩沖作用,所以右心房淤血所產生的壓力升高,一般很少超過2.0kPa(15mmHg)。
但是長期三尖瓣狹窄可使右心房擴大和壓力增高,引起腔靜脈回流障礙,進一步導致體靜脈壓增高,如頸靜脈怒張、肝腫大和下肢水腫。另方面由于右心室舒張期充盈量不足,使右心室心排血量減低,因而可使肺淤血程度減輕。
故三尖瓣狹窄對伴有二尖瓣狹窄患者的肺血管床具有一種保護作用。若為單純三尖瓣狹窄,則由于肺循環血量減少,回流至左心房、左心室血量亦減少,可使左心排血量降低。
三尖瓣狹窄的檢查治療
檢查
(一)X線檢查
右心房明顯擴大,下腔靜脈和奇靜脈擴張,但無肺動脈擴張。
(二)心電圖檢查
右心房肥大,Ⅱ及Ⅴ1導聯P波高尖;由于多數三尖瓣狹窄患者同時合并有二尖瓣狹窄,故心電圖亦常示雙心房肥大。無右心室肥大的表現。
(三)超聲心動圖檢查
三尖瓣的變化與二尖瓣狹窄時觀察到的相似,M型超聲心動圖常顯示瓣葉增厚,前葉的EF斜率減慢,舒張期與隔瓣呈矛盾運動、三尖瓣鈣化和增厚;二維超聲心動圖對診斷三尖瓣狹窄較有幫助,其特征為舒張瓣葉呈園頂狀,增厚、瓣葉活動受限。多普勒超聲可估測跨瓣壓力階差。
鑒別診斷
根據典型雜音、右心房擴大及體循環淤血的癥狀和體征,一般即可做出診斷,對診斷有困難者可行右心導管檢查,若三尖瓣平均跨瓣舒張壓差在0.27kPa(2mmHg)以上,即可診斷為三尖瓣狹窄。應注意與右房粘液瘤、縮窄性心包炎等疾病相鑒別。
治療
嚴格限制鈉鹽攝入,應用利尿劑,可改善體循環淤血的癥狀和體征,尤其是減輕肝臟淤血,改善肝功能;如癥狀明顯,右心室平均舒張壓達0.53~0.67kPa(4~5mmHg),和三尖瓣口面積小于1.5~2.0cm2時,可作三尖瓣分離術或經皮球囊擴張瓣膜成形術,亦可行人工瓣膜置換術,好用生物瓣。
三尖瓣狹窄應該如何預防
三尖瓣狹窄該如何預防?三尖瓣狹窄主要是由于風濕熱所引起,故臨床上對于有風濕熱疾的患者應積極進行治療,對于已有風濕病的患者,應嚴格檢查,考慮到有三尖瓣狹窄存在的可能性,應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1.有效的一、二級預防
(1)有效的一級預防
指防止風濕熱的初次發作,關鍵是早期診斷和治療甲鏈性扁桃體咽炎,首選藥物為青霉素。黃震東學者開展群體性風濕熱一級與預防研究,早期發現甲鏈性扁桃體咽炎并早期進行藥物干預,其結果顯示,干預半年可使群體中甲鏈性扁桃體咽炎病例減少高達95.4%~100%,達到群體性風濕熱一級預防效果。
(2)積極的二級預防
指預防風濕熱的復發,對曾經患風心熱或現有風濕病患者至關重要。風濕熱復發多見于初次發作后的頭5年,5年后復發者僅占5%。預防對象主要是指有明確風濕熱病史和(或)確診的風心病患者。對初發風濕熱而無心臟炎的患者,在后一次風濕熱發作后預防5年,至少延續到18~20歲以上;如果有心臟炎者,應延長甚至終生。對慢性風濕性心瓣膜病患者,預防時限要長,一般至50歲甚至終生;即使PBMV(經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擴張術)或換瓣術后仍要預防風濕活動。
2.預防措施要點
(1)預防風濕熱
是關鍵,在使用藥物時需個體化。注射青霉素要特別警惕過敏性休克的發生,門診注射時,應有相應的急救設施。
(2)避免擁擠
特別是家庭臥室和學校教室,保持良好通風,不宜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因甲鏈球菌在人與人之間的快速傳播,可能增加感染的機會。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三尖瓣狹窄都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三尖瓣狹窄在我們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哦,我們需要了解三尖瓣狹窄的病因以及治療方法,希望上面的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祝患者早日康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