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兆中暑
先兆中暑的癥狀是,患者在高溫環境中勞動一定后,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2.輕癥中暑
輕癥中暑的癥狀,除有先兆中暑的癥狀外,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表現,體溫升高至38.5℃以上。
3.重癥中暑
包括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型。
熱射病的典型臨床表現為高熱(41℃以上)、無汗和意識障礙。常在高溫環境中工作數小時或老年、體弱、慢性病患者在持續數天高溫后發生中暑。先驅癥狀有全身軟弱、乏力、頭昏、頭痛、惡心、出汗減少。繼而體溫迅速上升,出現嗜睡、譫妄或昏迷。
皮膚干燥、灼熱、無汗,呈潮紅或蒼白;四面循環衰竭時呈紫紺。脈搏快,脈壓增寬,血壓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淺,后期呈陳-呼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
瞳孔縮小,后期擴大,對光反應遲鈍或消逝。嚴重患者出現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腫、腦水腫,或肝、腎功能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實驗室檢察有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多,尿蛋白和管型出現,血尿素氮、谷丙和谷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肌酸磷酸激酶和紅細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血pH降低,血鈉、鉀降低。心電圖有心律失常和心肌損害表現。
熱痙攣常發生在高溫環境中強體力勞動后。患者常先有大量出汗,然后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胃腸道平滑肌發生陣發性痙攣和疼痛。實驗室檢察有血鈉和氯化物降低,尿肌酸。
熱衰竭常發生在患者對熱不適應,體內常無過量熱蓄積。患者先有頭痛、頭暈、惡心,繼有口渴、胸悶、臉色蒼白、冷汗淋漓、脈搏細弱或緩慢、血壓偏低。可有暈厥,并有手、足抽搐。重者出現四面循環衰竭。實驗室檢察有低鈉和低鉀。
中暑的注意事項
1.忌大量飲水
中暑的人應該采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切忌狂飲不止。因為,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結果會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者可以促使熱痙攣的發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屬于脾胃虛弱,如果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濕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癥狀。
3.忌吃大量油膩食物
中暑后應該少吃油膩食物,以適應夏季胃腸的消化功能。
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于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人們中暑后,暑氣未消,雖有虛癥,卻不能單純進補。如果認為身體虛弱急需進補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者是本來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會再卷土重來,那時就更得不償失了。
在戶外運動的人因為長時間暴曬在猛烈的陽光下,身體體內的熱溫還未能充分散發出來,使得體溫升高,大腦內部的體溫調節中樞受到破壞從而停止活動,這個就是中暑。中暑的人頭痛、發高燒、嘔吐或者昏倒,有時還會造成死亡,因此戶外活動者不可不注意防范以及急救。
先用冷濕的毛巾覆在他的頭上,如果有水袋達1 或者冰袋更好。應該在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也可用冰塊、冰棍、冰激凌等放到塑料袋內,封嚴密就可以了) ,并可以用冷水或者30度的酒精來擦浴直到皮膚發紅了。盡量扇涼以降低體溫到一個正常溫度。
如果中暑的人神志很清醒,并沒有惡心、嘔吐,可以飲用含鹽的清涼飲料、茶水以及綠豆湯等,以起到降溫、補充血容量的作用。
中暑的人恢復知覺后,供給鹽水喝,但是不能給予刺激物。還有就是,依患者之舒適程度,供應毯子。
后就是測量中暑者體溫,或者觀察患者的脈搏率,若是在每分鐘110 以下,則可表示體溫仍可忍受,若是達到了110 以上,應該停止使用降溫的各種方法了,觀察約10 分鐘之后,若是體溫繼續上升,再次重新給予降溫。
結語:中暑是一種可以做到積極預防的一種疾病,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些中暑的癥狀和中暑的應對方法,相信大家對這些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中暑的人不能喝涼水,這樣會使中暑的癥狀加重,要給以一些正確的方法才能有效的應對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