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是怎么回事呢,在我們生活中想必大家對于營養不良的情況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那么大家知道營養不良有哪些癥狀呢,營養不良性水腫怎么辦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營養不良是一個長期的不健康狀況,這是由于不適當的飲食造成的。通常是指由于攝入不足和營養缺乏導致的營養不良或過度的營養損失,但也可能包含由于暴飲暴食或某些營養素攝入過多,造成營養過剩。
如果不能長期攝取由適當數量、種類或質量的營養素所構成的健康飲食,個體將營養不良。長期的營養不良可能導致饑餓死亡。
因為缺乏充足的營養素以維護健康身體功能,營養不良經常發生在經濟落后的發展中國家。然而不適當的節食、暴飲暴食或缺乏平衡的飲食而造成的營養不良,經常在經濟發達的國家中被觀察到(可由肥胖癥增加程度而顯示出來)。
常見的營養不良,包括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癥(PEM)和微量營養素營養不良。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在體內吸收的能量和蛋白質的可用性或短缺。微量營養素營養不良顯示可用金額某些必需營養素不足,如身體小而必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微量養分缺乏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和削弱身體的正常功能。缺乏微量養分如維生素A,會降低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缺乏鐵、碘、維生素A的廣泛流行,意指對公共衛生的嚴重挑戰。
一長串的痛苦癥狀,范圍從阻礙成長,智力和各種認知能力降低、交際能力降低、領導和果斷能力降低、活力和能量降低、肌肉成長和力量的降低,以及更加惡劣的健康等,全部直接地涉及營養缺乏。而且,雖然罕見,營養不良會使皮膚出現黑斑點。
病因
1.喂養不當
長期攝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輔食。人工喂養者,食物的質和量未能滿足需要,如乳類稀釋過度,或單純用淀粉類食品喂哺。突然斷奶,嬰兒不能適應新的食品等。
2.飲食習慣不良
不時,偏食、飲食習慣、神經性嘔吐反芻動物。
3.疾病因素
疾病影響食欲,妨礙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機體的消耗。易引起營養不良的常見疾病有遷延性嬰兒腹瀉、慢性腸炎或痢疾、各種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綜合征、腸寄生蟲病、結核病、麻疹、反復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門狹窄或賁門松弛等)和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均可致喂養困難,某些遺傳性代謝障礙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早產和雙胎易引起營養不良,宮內感染,孕母疾病或營養低下,胎盤和臍帶結構與功能異常均可導致胎兒營養不足和宮內生長阻滯,為嬰兒營養不良的先決條件。
重度營養不良大多由于多種因素所致。
臨床表現
常有兩種典型癥狀。一種為消瘦型,由于熱能嚴重不足引起,小兒矮小、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膚推動彈性,頭發干燥易脫落、體弱乏力、萎靡不振。
另一種為水腫型,由蛋白質嚴重缺乏引起,周身水腫,眼瞼和身體低垂部位水腫,皮膚干燥萎縮,角化脫屑,或有色素沉著,頭發脆弱易斷和脫落,指甲脆弱有橫溝,無食欲,肝大、常有腹瀉和水樣便。也有混合型,介于兩者之間。并都可伴有其他營養素缺乏的表現。
1.體格測量
體格測量是評估營養不良可靠的指標,目前國際上對評價營養不良的測量指標有較大變更,它包括三部分。
(1)體重低下兒童的年齡性別體重與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標準相比,低于中位數減2個標準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數減3個標準差,為中度體重低下,如低于參照人群的中位數減3個標準差為重度體重低下,此指標反映兒童過去和(或)現在有慢性和(或)急性營養不良,單憑此指標不能區分屬急性還是慢性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