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起關節脫位,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這是什么,其實關節脫位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脫臼,這種情況多是因為暴力作用而導致,關節脫位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極大的傷害和痛苦。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節脫位有哪些臨床表現,了解一下關節脫位的治療方法。
關節脫位是指構成關節的上下兩個骨端失去了正常的位置,發生了錯位。多暴力作用所致,以肩、肘、下頜及手指關節易發生脫位。關節脫位的表現,一是關節處疼痛劇烈,二是關節的正常活動喪失,三是關節部位出現畸形。臨床上可分損傷性脫位、先天性脫位及病理性脫位等幾種情形。關節脫位后,關節囊、韌帶、關節軟骨及肌肉等軟組織也有損傷,另外關節周圍腫脹,可有血腫,若不及時復位,血腫機化,關節粘連,使關節不同程度喪失功能。這會給人帶來很大的身體和心理創傷。
臨床表現
關節脫位具有一般損傷的癥狀和脫位的特殊性表現。受傷后,關節脫位、疼痛、活動困難或不能活動。脫位通常影響活動的關節,如踝、膝、髖、腕、肘,但常見的是肩和手指關節。不活動的關節,如在骨盆的關節,當使關節固定在一起的韌帶被牽拉或撕裂時,也能被分開。椎骨的脫位如果損害神經或脊髓就能危及生命。顯著的椎骨間脫位,損傷脊髓,導致癱瘓。
1.一般癥狀
(1)疼痛明顯。
(2)關節明顯腫脹。
(3)關節失去正常活動功能,出現功能障礙。
2.特殊表現
(1)畸形
關節脫位后肢體出現旋轉、內收或外展和外觀變長或縮短等畸形,與健側不對稱。
(2)彈性固定
關節脫位后,未撕裂的肌肉和韌帶可將脫位的肢體保持在特殊的位置,被動活動時有一種抵抗和彈性的感覺。
(3)關節窩空虛
關節脫位后會導致人體關節窩空虛。
治療
1.治療原則
傷后在麻醉下盡早手法復位,適當固定,以利軟組織修復;及時活動,以恢復關節功能。
2.治療步驟
(1)復位
以手法復位為主。
(2)固定
復位后,將關節固定在穩定的位置上,固定時間為2~3周。
(3)功能鍛煉
固定期間,應經常進行關節周圍肌肉的舒縮活動和患肢其他關節的主動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