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齲齒,導致人們患有蛀牙的因素多種多樣,大家要想讓自己避免成為蛀牙患者,就應該將蛀牙的各種病因都避免掉。而蛀牙的位置很多時候都是出現在門牙部位,那么門牙蛀牙的原因是什么呢,它有哪些臨床表現呢,怎樣才能治療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內容。
蛀牙是細菌性疾病,可以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頜骨炎癥。如不及時治療,病變繼續發展,形成齲洞,終至牙冠完全破壞消失,其發展的終結果是牙齒喪失。齲病特點是發病率高,分布廣。是口腔主要的常見病,也是人類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與腫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為人類三大重點防治疾病。
病因
目前公認的齲病病因學說是四聯因素學說,主要包括細菌、口腔環境、宿主(即指寄生物包括寄生蟲、病毒等寄生于其上的生物體)和時間。其基本點為致齲性食物糖(特別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緊緊貼附于牙面,由唾液蛋白形成的獲得性膜。這種獲得性膜不僅得以牢固的附著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適宜溫度下,有足夠的時間在菌斑深層產酸,侵襲牙齒,使之脫礦,并進而破壞有機質,產生齲洞。
1.細菌
是齲病發生的必要條件,一般認為致齲菌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產酸菌屬,其中主要為變形鏈球菌、放線菌屬和乳桿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產酸,導致牙齒無機質脫礦;另一種是革蘭陽性球菌,可破壞有機質,經過長期作用可使牙齒形成齲洞。
2.口腔環境
口腔是牙齒的外環境,與齲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其中起主導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唾液。
(1)食物
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與菌斑基質的形成有關,也是菌斑中細菌的主要能源,細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謝產生酸,并合成細胞外多糖和細胞內多糖,所產的有機酸有利于產酸和耐酸菌的生長,也有利于牙體硬組織的脫礦,多糖能促進細菌在牙面的黏附和積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時,提供能量來源。
(2)唾液
在正常情況下,唾液有以下幾種作用。
①機械清洗作用;
②抑菌作用;
③抗酸作用;
④抗溶作用。
唾液的量和質發生變化時,均可影響齲患率,臨床可見口干癥或有唾液分泌的患者齲患率明顯增加。頜面部放射治療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壞而有多個齲牙;另一方面,當唾液中乳酸量增加,也有利于齲的發生。
3.宿主
牙齒是齲病過程中的靶器官,牙齒的形態、礦化程度和組織結構與齲病發生有直接關系。
4.時間
齲病的發生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從初期齲到臨床形成齲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齲細菌、適宜的環境和易感宿主同時存在,齲病也不會立即發生,只有上述三個因素同時存在相當長的時間,才可能產生齲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