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叢神經是什么呢,對我們來說,很多人對于臂叢神經痛還是不太了解的,那么大家知道臂叢神經痛是怎么回事呢,臂叢神經痛癥狀是什么呢,臂叢神經損傷的治療是怎么樣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臂叢神經從頸5到1的脊神經前支,有時也有胸、肩部和上肢主控的感覺與運動障礙。當臂叢神經各部分受損,其控制范圍產生疼痛,稱為臂叢神經痛(叢reuralgia臂)。本病屬于中醫“痹證”、“筋痹”、“肩臂痛”等。
相關檢查
應根據其臨床表現、神經系統檢查選擇性肩關節、頸椎X線攝片,腦脊液化驗,肌電圖,上肢血流圖,神經傳導速度、頸椎CT或MRI檢查。
調攝護理
急性期宜減少活動和提重物,使肢體適當的休息,可以用三角巾或繃帶將患肢懸吊于胸前,使肌肉緊張得以緩和,有助于減輕疼痛,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精神緊張,減輕精神壓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注意保暖,防止寒邪侵襲和生活環境應通風,空氣清新,陽光充足,室內溫度,濕度不宜過大,防止感冒。要求患者休息,適當加強體育鍛煉,如太極、廣播體操、鍛煉應個別化和病情不同、適度,并在我們的能力范圍內行動。
飲食宜富有營養,多進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飲食,忌食辛辣刺激、生冷以及肥甘厚膩之品,以提高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床鋪要整潔,皮膚要干燥,勤換內衣,疼痛時可以熱敷、熏洗、艾灸、穴位封閉、理療等,同時可以配合各種綜合性的輔助治療如推拿、針刺、水療、蠟療、泥療、藥浴等。
西醫病癥鑒別
肩關節周圍炎
本病老年人、婦女多發,為慢性發病,發病過程較長,初起癥狀為經常性肩部疼痛,夜間疼痛加重,活動后加重、夜間加重,可伴夜痛醒,有僵硬感,局部畏寒,疼痛可向頸項及手部放射,但無感覺障礙,后期常有肩峰突起,肩關節各個方向的活動受限,以外展上舉更為嚴重,x線檢查常無異常,后期可見肱骨頭輕度骨質疏松及肱骨頭上移,肩關節造影可見關節囊腔明顯變窄,腋窩部的囊腔皺褶部分消失。
肩峰下滑囊炎
肩部外側疼痛和壓痛,尤以肩峰下及三角肌有廣泛壓痛,疼痛逐漸加重,急性期可見肩部及三角肌前緣腫脹,隨著病情的遷移和滑囊壁的增厚及粘連,肩關節活動范圍逐漸縮小,甚至完全消失,可有岡上肌、岡下肌與三角肌的萎縮,X線檢查常為陽性,在鈣化性滑囊炎時,可呈現鈣化表現。
肩肱關節脫位
肩傷史。前脫位和疼痛明顯,往往不愿意肩,肩成為平方肩,肩峰下空虛,觸摸肱骨頭喙突及鎖骨,Duga征陽性。肩關節后脫位,臨床表現不明顯,肩胛部下部可觸及肱骨頭,X線片有助于肩關節脫位的診斷。
并發癥
可有頸胸出口區結構畸形的并發癥。繼發性臂叢神經痛可合并頸椎病發病。
中醫病證鑒別
痿證以肢體痿軟無力為主癥,以肢體痿弱不用、肌肉瘦削為特點,少有疼痛的臨床表現。而痹證是由于正氣虛弱,氣血失調,營衛不固,以致風、寒、濕、熱諸邪乘虛而入,阻滯氣血經絡而致脈絡失養,不榮而痛,大多表現為肌肉、關節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