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替代治療和基因治療的載體
胚胎干細胞誘人的前景和用途是生產組織和細胞,用于“細胞療法”,為細胞移植提供無免疫原性的材料。任何涉及喪失正常細胞的疾病,都可以通過移植由胚胎干細胞分化而來的特異組織細胞來治療。如用神經細胞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亨廷頓舞蹈癥、阿爾茨海默病等),用胰島細胞治療糖尿病,用心肌細胞修復壞死的心肌等。
胚胎干細胞還是基因治療理想的靶細胞。這里的基因治療是指用遺傳改造過的人體細胞直接移植或輸入病人體內,達到控制和治愈疾病的目的。這種遺傳改造包括糾正病人體內存在的基因突變,或使所需基因信息傳遞到某些特定類型細胞。
成體干細胞還是不如胚胎干細胞
美國有關科學家指出,一些從成年動物體中提取的干細胞,并不如預想的那樣能轉化成各種器官組織。這表明,在干細胞醫療研究方面,成體干細胞還不能取代胚胎干細胞。
美國科學家這番言論的根據是美國佛羅里達州與英國蘇格蘭兩個獨立研究小組的實驗結論。佛州小組進行了有關老鼠干細胞研究的比較實驗,一組試驗利用從成年老鼠骨髓中提取的干細胞;另一組利用從老鼠胚胎中提取的干細胞。科研人員本來希望,從骨髓中提取的干細胞能夠分化成原始細胞,如骨髓組織細胞,直至生長成所需要的其他組織或器官。結果是,骨髓干細胞起初分化順利,但終并沒有分化成原始細胞,卻產生了奇怪的類似人體腫瘤內的細胞。
科研人員認為,如果有關人體干細胞試驗出現這樣的情況,從成年人體的骨髓、大腦等提取的干細胞,分化形成的新細胞或轉化的組織將不適用于治療疾病,而胚胎干細胞的研究則顯示出較好的醫療前景。
近年來,生物界認為,從成年動物體的骨髓、血液、體細胞等中所提取的干細胞,加以適當處理的話,就可以轉變成為動物體其他部分的組織或器官。諸如,從血液中提出的干細胞,可以分化并轉變成心臟、腎、肝臟等組織或器官。
干細胞移植讓患者重新站立成為可能
據統計,顱腦損傷占全身外傷的20%,僅次于四肢傷殘居第二位,但其致死致殘率遠高于其他損傷居第一位;而脊髓損傷我國每年也有1.4萬~3.8萬人發病。更重要的是,這些疾病往往因為伴有嚴重的后遺癥而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我國每年僅僅由于腦和脊髓的功能障礙所需要的醫療護理費用就高達數十億元。
修復神經干細胞步步為營
干細胞是人體內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功能,并能分化成特殊種類細胞的細胞,在合適的環境下或給予適當的信號誘導,干細胞可以分化成構建人體的不同細胞。干細胞分為胚胎干細胞和組織干細胞兩類,胚胎干細胞是指受精卵分裂到32個細胞前,每一個胚胎干細胞在一定的條件下都可以發育成一個完整的個體;組織干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則可以分化成相應的組織細胞。
據專家介紹,人體的許多組織都存在干細胞,但多數組織中的干細胞數量較少,而骨髓中的干細胞數目較多,提取方便。制備自體干細胞只需進行骨髓穿刺即可。將干細胞從骨髓血液中分離出來,經過培養擴增即可得到大量的自體干細胞。
自體干細胞移植技術對治療中樞神經損傷和腦損傷疾病有較好效果,其機理主要包括四個環節。
第一步,移植到體內的部分干細胞,可定向分化為巨噬細胞,起到清道夫的作用,“吃掉”局部壞死的組織細胞;
在第二步就是在受創組織所處的環境改善后,局部血流量增加,并且局部血管系統可得以修復,可促使患者改善癥狀;
第三步就是把移植的干細胞定向分化為神經膠質細胞(神經細胞的“幼稚”狀態);
到了第四步才是神經細胞的再生,包括受損神經的存活和再生以及移植的干細胞定向分化為神經細胞,新的神經環路就此重生。
據專家說,目前干細胞移植技術主要有兩種方式,也就是以下兩種。
一是將部分干細胞直接移植到體內,由體內的信號來引導這部分干細胞分化為成熟的合適的細胞;
二是他們在進行上面的移植手術的同時,也可以在病人的病灶部位安裝一個干細胞移植泵,將部分干細胞在體外進行培養擴增,使之在體外向所需的方向分化,而后分批用移植泵移植到病人體內。這兩種技術結合起來使用對病人的療效佳。
結語:以上就是關于胚胎干細胞的內容了,想必大家在看完了相關的內容之后應該對胚胎干細胞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胚胎干細胞的功能和作用。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助到大家,祝大家都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