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個非常好的季節,但是在這個季節里,也會有很多的病癥開始出現。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預防春季過敏的一些方法,以及這春季預防過敏的一些常識,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不要自我診斷
過敏的癥狀有時和感冒類似,只不過感冒經常伴有發燒和發冷。提醒過敏患者,如果你自我診斷并據此吃藥,很可能會搞錯,結果吃的藥不對癥,沒有效果甚至帶來副作用。
如果本來是過敏卻當感冒來處理,可能會貽誤治療,引發危險。鼻腔的過敏性反應如果不加干預會導致其他健康問題,如鼻竇炎、耳炎甚至哮喘。
2、不要擅自服用抗過敏藥
藥店里有許多治療過敏的非處方藥,但你好不要自行決定。因為有些藥的副作用你并不清楚,有些藥則不適合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如心臟病和前列腺癌等。
另一個問題是許多非處方的感冒藥或過敏藥都是“多面手”,也就是說一片藥里可能同時包括抗組織胺藥、止痛、止咳、解充血藥和排痰等多種成分,容易導致“誤傷”,并增加副作用的風險。
例如口服解充血藥能增加心率和血壓,一些抗組織胺藥有鎮靜效果。如果醫生認為你有季節性過敏,很可能建議你使用皮質類固醇噴霧劑。
3、過敏檢查需要耐心
如果你去做過敏測試,結果可能不會那么快就出來。過敏科醫生通常會先仔細詢問你的病史,然后做皮膚測試或血液測試。皮膚測試是通過針刺或注射將稀釋的過敏原注入皮膚表層下面,過敏反應會導致皮膚表面出現隆起的紅斑,通常你要忍受15~20分鐘的瘙癢。
血液測試可以發現機體對入侵的過敏原產生的特定抗體,可以用來發現花粉、霉菌、動物毛皮垢屑、螨蟲、食物、藥物、昆蟲毒素甚至乳膠等過敏原。通常情況下你要等上幾天才能知道檢查結果,還有可能需要幾輪測試才能發現真正的過敏“元兇”。
4、過敏癥狀的出現有早有晚
你也許出生就有過敏傾向,但不會有人天生就過敏,過敏是通過后天的接觸才發生的。接觸的可能過敏原越多,越可能對它們產生反應。有些人在4~6歲時出現過敏癥狀,有些人則是在成年時才出現。
環境的改變也許是成年后發生過敏的原因之一,如搬到了另一個地區生活。許多人是到了成年才第一次出現季節性過敏癥狀的,15%的人食物過敏發生在18歲以后。
5、過敏不一定是終生的
有些人隨著年齡的增加,過敏癥狀會減輕。孩子可能對牛奶和雞蛋不再過敏,但對堅果和海鮮的過敏則會持續較長時間。食物過敏的兒童應該定期驗血,家長不要未加測試就擅自斷定孩子不再過敏了。
當他們的免疫球蛋白降到一定水平以下時,醫生通常會用一些過敏原來試驗他們是否產生過敏反應。對于花粉等環境過敏,有些人的癥狀確實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消失。好的辦法是接受免疫療法,或者打過敏針。
6、不要因為懷孕就害怕花生
有一種說法稱孕婦應該避免吃花生和花生醬,否則她們的孩子容易對花生過敏。現在看來情況可能恰恰相反。
《新英格蘭醫學 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的研究顯示,母親在懷孕時吃花生和花生醬,她們的孩子日后對花生過敏的可能性更低。同一項研究還發現,在4~11個月大時吃花生制品的 嬰兒日后對花生過敏的幾率也更低。
7、過敏與氣候變化相關
天氣模式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過敏。早春的霜凍或大雨通常會使樹花粉的生產突然中止,從而減輕過敏者的癥狀。
地球變暖也加重了許多人的過敏癥狀。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植物授粉也格外賣力,因為它們要消耗掉多余的二氧化碳。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一份報告顯示,天氣越熱 豚草產生的花粉越多———它是引發過敏性鼻炎的元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