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截癱通常指雙下肢癱瘓
①脊髓病變
多為胸髓(T3~12)損害引起雙下肢痙攣性癱,伴平面以下感覺缺失、尿便潴留或失禁;急性脊髓橫貫性損害早期出現弛緩性截癱(脊髓休克),數周后逐漸轉為痙攣性截癱,須注意與腰骶段脊髓前角、前根或周圍神經病變鑒別,后者均有肌萎縮及不同類型感覺障礙;脊髓性截癱見于急性脊髓炎、脫髓鞘性疾病、硬脊膜外膿腫、脊柱結核和轉移性腫瘤等;
②腦病變
半球內側病變損及雙側旁中央小葉支配下肢的雙側錐體束可出現腦性截癱,見于顱腦外傷、矢狀竇靜脈血栓形成及腦腫瘤等,須注意鑒別。
5.四肢癱
①頸髓病變
如枕大孔區及高位頸髓(C1~4)腫瘤及其它壓迫性病變可引起四肢痙攣性癱;頸膨大(C5~T2)病變可致雙上肢弛緩性癱、雙下肢痙攣性癱,常伴頸肩痛和手麻;
②雙側大腦及腦干病變
可引起痙攣性四肢癱,由于反復發生腦卒中先后出現雙側偏癱、假性球麻痹等,基底動脈閉塞、腦橋出血可導致急性四肢癱,常伴嚴重意識障礙、生命體征改變,CT/MRI可確診;
③多發性周圍神經病
如Guillain-Barré綜合征出現對稱性弛緩性四肢癱,可伴腦神經麻痹、末梢型感覺障礙,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早期F波或者H反射延遲、神經傳導速度減慢等;
④肌源性四肢癱
如重癥肌無力、周期性麻痹等并不少見。
治療方法
對于痙攣性癱瘓,傳統治療是手法復位同時配有中醫調理,以及配合一些針灸、按摩等系統治療。起到的效果較弱,容易復發。如今祖國醫學在治療技術上也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如神經靶向修復療法,通過NS靶向定位治療儀精準確定治療部位,使神經生長因子通過介入方式,快速、有效、直接的作用于損傷部位。
激活處于休眠狀態的神經細胞,實現神經細胞的自我分化和更新,并替代已經受損和死亡的神經細胞,重建神經環路,促進器官的再次發育。可靠性較高。痙攣性截癱 鎖定聲明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于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飲食安全
1、膳食纖維
注意膳食纖維,增加胃腸蠕動,食物不可過于精細,以預防便秘發生。
2、半流質食物
多飲水并常吃半流質食物,癱瘓病人常有怕尿多而盡量少飲水的心理,這對病人是不利的,癱瘓病人應有充足的水分供應,病人清晨飲1-2杯淡鹽水可預防便秘。
3、易消化的食品
應供給營養豐富和易消化的食品,必須滿足蛋白質、無機鹽和總熱能的供給。
4、根據病因調整飲食
根據引起癱瘓的病因,調整飲食宜忌。如腦中風病人應控制食鹽、膽固醇攝入,增加含豐富B族維生素的食品。
結語:看了上面的內容,想必大家應該對痙攣性癱瘓有了比較初步的了解,知道了痙攣性癱瘓的類型特點,也了解了痙攣性癱瘓患者的日常飲食護理方法。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出行要小心,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重大意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