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患有坐骨神經痛的患者人數正在逐漸增加,這種疾病是隨著時間的積累而慢慢發生的,坐骨神經痛會給患者帶來非常大的痛苦,因此我們要對它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知道坐骨神經痛的癥狀是什么嗎,坐骨神經痛該如何治療和預防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坐骨神經痛是以坐骨神經徑路及分布區域疼痛為主的綜合征。坐骨神經痛的絕大多數病例是繼發于坐骨神經局部及周圍結構的病變對坐骨神經的刺激壓迫與損害,稱為繼發坐骨神經痛;少數系原發性,即坐骨神經炎。
生活水平正在不斷的提高,但是各類的疾病也紛紛的侵擾了大家的健康,而坐骨神經痛則是常見的一類疼痛綜合癥。在疾病發作的時候往往讓患者坐立難安、痛不欲生。因此,預防坐骨神經痛的出現成為必要的一件事情,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坐骨神經痛該如何進行預防,有哪些注意的事項。
怎樣預防
防止持續性過久的風吹
尤其是夏天,天氣炎熱,出汗過多。如果汗后,在風扇下或陰涼通風處,在肩部外露情況下,吹風過久,很容易導致坐骨神經痛的發生。所以,在溫暖或炎熱的季節,要防止持續性過久的風吹。
防寒
加強冬季保暖,晚上睡覺時防止肩關節外露。
勞動保護措施
常居寒濕之地或從事煤礦井下工作,要采取勞動保護措施,防寒防濕,避免過度勞傷肩關節。
避免外傷
在日常生活中,應小心謹慎,避免外傷。如受外傷,應立即治療。
防止或延緩退行性變的發生
大量統計資料表明,坐骨神經痛的發病均與靜、老、傷、寒有關。靜,指少動。老,指退變,是該病的主要內因。所以,要防止該病的發生,就必須從年輕時代起堅持體育鍛煉,防止或延緩退行性變的發生。
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加強營養,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對于年老體弱的人,可注射丙種球蛋白等一類藥物。
臨床表現
1.一般癥狀
(1)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經分布區,大腿后部、小腿后外側和足部,疼痛劇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勢;腰部屈曲、屈膝、腳尖著地。如病變位于神經根時,椎管內壓力增加(咳嗽、用力)時疼痛加重。
(2)肌力減退的程度可因病因、病變部位、損害的程度不同差異很大,可有坐骨神經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癱瘓。
(3)可有或無坐骨切跡處坐骨神經干的壓痛。
(4)有坐骨神經牽拉征,Lasegue征及其等位征陽性,此征的存在常與疼痛的嚴重程度相平行。局麻坐骨神經根或神經干此征可消失。
(5)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膝反射可因刺激而增高。
(6)可有坐骨神經支配區域的各種感覺的減退或消失,包括外踝的振動覺減退,亦可有極輕的感覺障礙。
2.坐骨神經炎
常伴隨各種類型的感染及全身性疾病發生,如上呼吸道感染。因坐骨神經較為淺表,受潮、受寒時易發生坐骨神經炎,全身性疾病發生坐骨神經炎時應注意有無膠原病及糖尿病等并發。
坐骨神經痛大多數為單側,不伴有腰、背痛;疼痛一般為持續性,亦可為發作性,椎管壓力增加時癥狀加重,亦可沿坐骨神經徑路放射。坐骨神經干壓痛明顯,腓腸肌壓痛存在;疼痛與肌無力多不平行,一般疼痛較重,而肌無力多不明顯,急性期由于疼痛判斷運動功能較為困難,可檢出足下垂,腓腸肌、脛前肌萎縮;跟腱反射減低或消失,但跟腱反射亦可正常,膝反射正常,淺感覺障礙明顯。
3.繼發坐骨神經痛
(1)腰椎間盤突出
是坐骨神經痛常見的原因,多發于腰4~5及腰5~骶1,約1/3病例有急性腰部外傷史,多數患者發生于20~40歲之間,臨床特點是有數周、數月腰背痛,而后一側下肢的坐骨神經痛。體檢除具有坐骨神經痛的一般癥狀外,尚有腰背肌緊張,腰部活動受限,脊柱側彎,病變部位的棘突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