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
1.接觸高原的狀況,是初次進入高原或回到平原居住一段時間后重返高原,或從高原至另一更高處。
2.發病地區的海拔高度。
3.從進入高原到發病經歷的時間。
4.發病有無明顯的誘因,如登高速度過急、體力活動過大、寒冷或氣候改變、饑餓、疲勞、失眠、暈車、情緒緊張、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
5.病后有無經吸氧或轉往低處(3000m以下)病情自然好轉史。
6.進入高原前或發病前有無類似癥狀發作。
預防
⒈心、肺疾病者不宜進入高原區
在進入高原前應進行全面體格檢查,有嚴重心、肺疾病者不宜進入高原區。如果正患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肺炎等,待病情痊愈后再進入高原區,避免增加氧的消耗,而引起肺水腫。
⒉加強體育鍛煉
進入高原前應適當加強體育鍛煉,增加機體對缺氧的耐受力,可加快適應高原環境。
⒊慎防感冒
途中應注意保暖,慎防感冒。因為高原地區大氣壓低、氧分壓低、風大、寒冷、干燥、紫外線強、晝夜溫差大,易導致體內缺氧及呼吸道感染,加重高原反應。
⒋充分休息
臨進入高原前及途中要注意充分休息,避免勞累。進入高原后初期不要馬上作較重的體力勞動及過多活動,也千萬不要馬上洗澡,否則極易引起高原肺水腫、腦水腫。
⒌飲食應以清淡、高熱量為主
鑒于寒冷、干燥的氣候,進入高原后初期,飲食應以清淡、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避免辛辣帶刺激性的食物,禁飲酒、多飲水。鼻腔干燥帶血絲者,可涂紅霉素軟膏等抗生素軟膏,以增加濕度和避免感染。
⒍及時就診
有調查顯示,乘汽車和火車緩慢進入高原者較乘飛機快速進入高原者反應要輕,因為前者呈階梯性上升,使機體逐漸適應缺氧環境。但前者由于未能及時就診,病情往往較后者重。因此,一旦有嚴重不適,均應到醫院及時就診。
⒎行程安排合理
旅游的行程一定要安排合理,不要急于進入高海拔區。首先應盡量在較低海拔區游玩,待逐漸適應高原環境后,再進入更高海拔區。
⒏注意氣溫
由于高原地區冬、春季氣候寒冷、干燥,大氣氧分壓進一步降低,因此好避免11月到第二年3月間進入高原。
⒐吸氧
吸氧對預防和治療高原病起著極為重要作用。不要一味地相信抗高原反應藥物的夸大作用,而忽視吸氧的重要性;更不要擔心吸氧會引依賴性,適當吸氧可幫助初進高原者盡快適應高原缺氧環境。
結語: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高原反應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呢,對于高原反應的防治措施是不是有了一定的認識呢。我們在出現高原反應的時候一定要積極的面對,不要有太大的心理上的壓力,只要我們積極的面對了,高原反應才會慢慢的遠離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