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遷延期緩解期
當急性期癥狀消失后,動脈壁的抗原抗體反應性炎癥仍在緩慢進行,呈長期慢性炎癥反應期階段。實驗室陽性所見亦可恢復正常。病程中活動期與緩解期反復交替存在。此期主要表現為缺血癥狀與體征,其缺血征取決于受累血管部位和病變程度及側支循環代償情況。
3.穩定期瘢痕期
疾病活動癥狀消失,受累動脈壁瘢痕纖維化,導致管腔不可逆的狹窄或閉塞。臨床表現因受累動脈部位不同及狹窄程度而有較大差異,主要表現為缺血征,輕者可正常生存,重者可出現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此外,本病可見于兒童到老年的各年齡組中,但絕大多數在30歲以下,好發于青年女性。
多發性大動脈炎的病因病機
大動脈炎病因不甚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大動脈炎與多種致病菌、病毒、立克次體、寄生蟲引起的感染有關。據報告,本病初期的各種感染達80%,感染可引起主動脈及其分支動脈或和肺動脈的變態反應性炎癥,其中以結核桿菌、鏈球菌多見。
本病患者可同時存在肺內或肺外結核,特別是動脈周圍及動脈旁有結核病灶者;81%本病患者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48%病人有結核病史;尸解發現大動脈旁有結核灶,病理所見有類似結核損害的郎罕巨細胞肉芽腫。日本學者報道起病之初有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或肺感染者約有80%。目前有報道人類皰疹病毒在主動脈疾病的發病機制中可能起著不同的作用,人類巨細胞病毒重復感染可能是炎癥性動脈瘤形成的病因。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大動脈炎的癥狀都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大動脈炎在我們生活中還是比較多見的情況哦,希望上面的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哦,祝患者早日康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