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眼部癥狀
綠色瘤,M1、M2型多見。常累及骨、骨膜、軟組織、淋巴結或皮膚,但以眼眶和副鼻竇常見。可表現為眼球突出、復視或失明。AML視網膜、脈絡膜浸潤比ALL少見,可合并出血或引致失明,眼底浸潤往往提示合并CNS受累。
AML還可以發生心臟、心包、肺、胸膜、腎及胃腸等各種器官、組織的浸潤,但一般很少導致出現臨床癥狀。睪丸、前列腺、卵巢、子宮浸潤較少見。
治療
1.化療
(1)誘導緩解治療柔紅霉素(DNR)、伊達比星(去甲氧柔紅霉素)、阿柔比星(阿克拉霉素)、米托蒽醌(Mito)、鬼臼類(依托泊苷和替尼泊苷)、阿霉素(多柔比星)、高三尖杉酯堿、安吖定(AMSA,胺苯吖啶)、硫鳥嘌呤(6-TG)等。
(2)鞏固治療目前認為早期強化,采用大劑量阿糖胞苷(Ara-C),可減少后期復發。研究表明在誘導治療后第10天即用大劑量阿糖胞苷(HD-Ara-C)優于14~21天,能提高無病生存率。方法大劑量阿糖胞苷(HD-Ara-C)2g/m,每12小時1次,靜脈注射,6次。或聯合蒽環類、安吖定(胺苯吖啶)、米托蒽醌、鬼臼毒等藥物進行強烈序貫治療,或與有效的誘導方案交替應用,每個療程4周,共6個療程(即六個月)。
(3)維持治療是否有延長AML緩解生存的作用,目前尚無終定論。
2.支持治療
支持治療的改進使大劑量化療得以實施,使患兒安全度過骨髓抑制及感染關。
(1)加強護理,出血傾向時臥床休息,進食高熱量、優質蛋白食物,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2)隨著白血病細胞死亡(腫瘤溶解綜合征)往往伴高尿酸血癥,高鉀、高磷和低鈣。因此應立即采用有效措施預防白血病死亡細胞增多而導致腦、肺或其他器官的栓塞。治療方法:口服羥基脲及白細胞透析術能有效減少AML患者幼稚細胞數。鼓勵患者多飲水外,要給予嘌呤醇10mg/kg·d,分三次口服,連續5~6天;當血尿酸>59μmol/L時需要大量輸液和堿化尿液。
(3)在誘導緩解治療及鞏固治療后非格司亭(G-CSF)或莫拉司亭(GM-CSF)可縮短骨髓抑制期減少感染,保證強化療的順利實施。
(4)需用血制品時用少白細胞的成分紅細胞或照射血減少同種免疫反應,有利于BMT。血小板過低可輸濃縮血小板,每天可給4~6U(400ml全血中所獲血小板為1U)。好使血小板維持在30×10/L以上。粒細胞過低,可考慮輸濃縮白細胞。因粒細胞壽命僅數小時。療效不確切。
(5)開始化療10~14天時約10%兒童AML發生“回盲綜合征”,需禁食,應用以抗G-菌為主的廣譜抗生素。
(6)積極防治繼發感染。
堅持口腔、會陰部及皮膚清潔護理。當粒細胞≤0.5×10/L時應給予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
3.造血干細胞移植
此療法不僅可提高生存率,而且有可能使白血病根治。急性骨髓移植的患者常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5年內復發率也高達70%,因此大多數人主張如有條件應在第1次緩解(CR1)后進行骨髓移植。此時BMT治愈率高,復發率低;由于身體狀況尚可,耐受性強,死于并發癥者較少。但對于兒童患者,隨著大規模的臨床研究的開展,目前發現對于低危險組、且獲得首次緩解的AML患兒,采用化療而不行移植也能獲得相似的療效,對于中危和高危組AML,采用化療還是移植仍有爭論,因為移植復發率可能較低,但卻存在早期或晚期的移植相關并發癥。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相關信息,相信大家看了文章的介紹后對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癥狀已經有了了解,想必也知道了急性髓細胞白血病能治好嗎的答案,所以平時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健康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