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提起白血病,是不是都突然生出一種無奈的心情呢?的確,白血病在人們的心中,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治療起來非常的麻煩,而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介紹一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了解一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癥狀,看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能治好嗎?
目前為止,白血病在人們心中還留有很大的心理陰影,到底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是一種什么樣的疾病呢?
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髓系造血干/祖細胞惡性疾病。以骨髓與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髓性細胞異常增生為主要特征,臨床表現為貧血、出血、感染和發熱、臟器浸潤、代謝異常等,多數病例病情急重,預后兇險,如不及時治療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占小兒白血病的30%。在分子生物學改變及化療反應方面兒童AML與成人(<50歲)相似。嬰幼兒的AML比成人易發生髓外白血病。
病因
根據目前的認識,白血病的確切病因尚不明,但與地域環境因素、電離輻射、化學接觸、酗酒與吸煙,以及與機體對某些病毒感染所致的特殊反應有關。此外,近年來通過基因突變頻率和一些易患生物標記研究發現,它可能是遺傳學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臨床表現
1.貧血
貧血是患者發病時首發癥狀,由貧血引起的主要表現為蒼白、乏力、氣促、耳鳴和食欲明顯減退,而貧血嚴重的患者還可能導致貧血性心力衰竭。
2.出血
約60%的初診AML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皮膚黏膜(鼻、口腔及牙齦)出血常見,眼底、球結膜出血較易見,血尿較少見,但鏡下血尿不易被發現,嚴重的胃腸、呼吸道和顱內出血雖不多見卻常是致死的原因。M3型常合并嚴重的出血和DIC。
3.發熱和感染
常有不規則發熱,它可以是腫瘤性發熱,但長時間,持續38℃以上的發熱常提示有感染存在,感染可發生在體表、體內任何部位。
4.白血病細胞浸潤表現
AML髓外浸潤可發生在本病各亞型。
(1)皮膚浸潤
M4型、M5型大多發生在小嬰兒的身上,他們外部呈斑丘疹、結節狀或腫塊,色澤紫紅,有時候會有少數的散布到,而且對放療是分的敏感。
(2)口腔牙齦
改變25%~50%的M5和M4患者可因白血病浸潤出現牙齦增生,嚴重者牙齦腫脹如海綿狀,表面破潰出血,但AML其他亞型牙齦增生少見。口鼻黏膜、扁桃體或舌體浸潤則較不多見。
(3)肝、脾、淋巴結腫大
見于約40%的病例(M5型較多見),與ALL相比其發生率較低,淋巴結從黃豆、花生米大到鴿蛋大小不等,圓而飽滿,質韌無觸痛,常見于頸部、腋下及腹股溝部,淋巴結、肝、脾腫大也不如ALL明顯。巨大肝、脾腫大僅見于小嬰兒AML。
(4)骨關節痛
AML骨痛、關節痛不如ALL常見。骨關節痛易發生在肋骨、脊椎骨,或肢體長骨及肘、踝等大關節,偶爾可出現骨壞死,但關節滲液稀見。表現為持續性并陣發性加劇的骨、關節疼痛或腫痛,行動受礙。小兒以四肢長骨及其關節受累為主,常易誤診為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病。胸骨壓痛是常見體征,有助于白血病診斷。
(5)中樞神經系統受累
初診AML的發生率不詳,但包括復發時的全病程CNSL總發生率兒童為5%~20%,成人約15%,明顯低于ALL。CNSL以浸潤軟腦膜為主。臨床出現顱內壓增高、腦神經受損和腦脊液改變,重者可有意識改變或抽搐、癱瘓,甚至發生癲癇樣發作,意識障礙等。